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以锅炉制造为主的企业,如今凭借科技创新,成为菏泽机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让“山东制造”的轻量化高端绿色能源装备站上国际竞技场。
在鲁西新区中杰特装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用等离子焊枪焊接罐身,这看似寻常的焊接,背后却是企业的核心技术——PAW+GTAW组合焊及应变强化技术。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樊爱军:“这是哈萨克斯坦客户定制的LNG深冷绝热储罐。通过新技术,我们生产的超低温容器焊接强度大幅提升,材料厚度却降低了30%。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只有争分夺秒地生产,才能按时完成交付任务。”
超低温容器作为工业重器,在绿色工业能源气体储存、液化空气储能、航空航天、低温超导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PAW+GTAW组合焊及应变强化技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超低温容器制造行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进光:“我们在在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储存压力容器领域,可达到单台百吨,一次接单超百台的配套能力,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以31.1%的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一。在航天发动机领域,液甲烷、液氧、液氮及煤油低压储存压力容器成功应用于试验开展,实现了进口替代,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自主自强。”
一项技术能够成功突破封锁,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奋斗和韧性。当传统锅炉行业面临转型阵痛,中杰特种装备已投向更前沿的绿色能源装备领域——超低温压力容器制造。超低温容器的核心关键在于焊接工艺,传统技术在面对超低温极端环境时,容易造成焊接接头成分、组织及性能不均,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成为制约国产装备发展的瓶颈。
王进光:“超低温压力容器制造是名副其实的尖端科技。液氧零下196℃,液氢更是低至零下253℃。要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公司与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展开了深度合作,组建了一支由多位行业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对材料复验、焊接、成品检测等各道工序进行反复实验。终于使超低温容器制造这项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容器工艺部部长贾先磊:“新工艺是国内在超低温容器制造中的首次应用,对石油化工、能源、舰船等领域的产业化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实现清洁能源超低温容器的高效生产,便于企业规模化生产。目前,公司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超低温容器年产量超过2000台。”
目前,中杰特装年产值近10亿元,生产基地总面积达800多亩,在同行业中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LPG压力容器、二氧化碳捕集装备、甲醛余热锅炉市占率居全国首位,深冷容器跻身全国前三。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章燕:“新能源特种装备智能制造二期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重点建设氢能储能、新能源关键部件和研发中心三大板块。我们将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借力‘一带一路’积极开拓海外高端市场,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从一家只能生产最低级别锅炉的小厂,到如今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杰特装的科技突围之路,正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速全省第一,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7%、居全省第二位,新批建14家市级飞地研发中心、31家重点实验室和77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及协议96项,与84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大抓企业、大抓平台、大抓人才,推动全市科技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
(记者:张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