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十年老用户专属权益:数字时代的“老宅子”保值计划
一个深夜,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大多数人下意识地查看新消息。那个陪伴我们多年的手机号,早已超越单纯的通讯工具,成为我们数字世界的身份证。近日,中国移动面向持有同一号码十年以上的1.78亿老用户,推出了一系列专属权益,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广泛热议,也标志着通信行业用户运营理念的深刻转变。
这份“十年忠诚计划”,将于2025年8月正式实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9.72亿,其中约18.3%的用户拥有超过十年的手机号,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用户对中国移动长久以来的信任与选择。 这项计划的核心在于:重新评估用户忠诚度的价值。通信行业专家李志刚指出,一位十年老用户的终生价值约为15.7万元,远高于新用户的6.2万元,而留住老用户的成本仅为发展新用户的17%,投入产出比极高。
这项计划具体包含哪些实质性福利呢?
首先,是流量翻倍。老用户在其现有套餐基础上,每月额外赠送等量流量,例如,128元套餐的30GB流量将提升至60GB,每年可节省超过1500元。
其次,是优先享用先进的防骚扰智能过滤系统。中国移动斥资36亿元研发的AI智能识别系统,能够精准识别95.7%的诈骗电话和骚扰短信(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2.3%)。2024年第四季度试点数据显示,该系统使骚扰电话接听率下降了87.4%,用户满意度提升了42.6个百分点。
第三,是专属身份认证标识,这针对的是老用户稳定的社交和商业关系。在移动支付、网上购物等场景中,老用户将享受快速认证通道,减少80%的安全验证步骤。这项技术在北上广深四地试点期间,平均为每笔交易节省47秒,显著提升了支付效率。
最后,也是最具价值的,是专属号码保留服务。每年约有2300万人因换卡、停机等原因被迫更换手机号,其中不乏长期用户。而十年以上老用户,即使暂停使用,号码保留期也从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2年,重新激活无需额外费用,且号码将进入特殊资源池,永不对外重新分配,彻底消除了用户对个人数字资产流失的担忧。
这些权益并非凭空而来。2024年通信行业调查显示,86.7%的长期用户最关心资费透明度、服务质量和个人信息安全,而这四大特权恰好回应了这些核心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政策并非孤例。工信部2025年初发布的《通信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各大运营商加强老用户权益保障,中国移动率先响应并推出了最为具体的措施。放眼全球,老用户权益保障已成趋势,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均已推出类似计划。中国移动的政策虽然并非首创,但在规模和力度上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消费者权益专家王明亮也提醒用户理性看待:流量翻倍主要针对中高端套餐;防骚扰系统需主动申请;身份认证便利化可能涉及更多个人信息授权;号码保留服务在销户时可能增加操作复杂度。
尽管如此,这项政策已获得众多老用户的积极评价。北京的张先生表示,新政策让他安心;上海的李女士则认为,终于感受到了作为老用户的尊重。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二十年,运营商普遍重心偏向新用户,但如今,这一比例已调整为55:45,并预计在2026年达到50:50的平衡状态。中国移动内部人士也表示,这只是第一步,未来将推出更多针对老用户的专属服务。
这场关注老用户的行动,正体现了手机号作为个人数字身份载体的价值。在数字化时代,一个稳定的号码,如同数字世界中的“老宅子”,承载着无数记忆和连接。中国移动的策略,无疑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从“新用户至上”到“老用户更值钱”,观念转变正在重塑整个通信行业。当年轻人习惯性更换号码,而老一辈坚持守护同一个号码时,坚持的人最终等来了回报。这个曾经被忽视的通信习惯,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