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新质生产力·智慧工匠/领军先锋风采 |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吴强:融合创新,为各行业注入“AI+”基因
创始人
2024-05-03 08:40:01
0

原标题:探路新质生产力·智慧工匠/领军先锋风采 |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吴强:融合创新,为各行业注入“AI+”基因

人物小传

吴强,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获评2023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他在5G、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云等多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自创“5G+AI”自智节能、自主预测等专利技术。参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可信时空网关键技术及大众规模化应用。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发明专利11项,上海市、省部级、电信级等各级奖项数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

大数据、大模型、数字人……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关于人工智能(AI)的新技术。一波波AI迭代浪潮的背后,有一群人被称为“AI背后的‘大脑’”。他们激活代码,赋予人工智能判断和创造能力……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吴强就是这样的“大脑”之一。

有着21年通信工作经历的吴强带领团队创新融合移动通信、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不断突破,首创自智节能、预测负荷等多项技术,将成果、专利转化为智慧产品进行规模化应用,取得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每一个代码都是鲜活的

2003年,吴强毕业进入电信行业工作,“刚工作那会儿,恰逢移动网络升级CDMA,我一来就带着一支工程队在两周内安装了5座基站,还爬上45米的铁塔更换基站天线。”他对记者说。那时,他一个人要从事多个岗位工作,往往刚完成基站建设,紧接着就做网络优化,半夜出门跑路测、天亮收工也是常事。

2008年,吴强来到上海电信移动网优中心,开始涉足大数据领域。在别人看来,整天跟数据、代码打交道是枯燥乏味的,而对于吴强来说,每一个代码都是鲜活的。

2018年初,吴强接了一个关于用户某一时间使用量预测的课题。在当时,这是一个前沿性研究课题,他全身心投入,但直到课题结束,准确率依然只有62%。“当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课题报告提交后,还是放不下。”于是,他选择在工作之余将这个课题继续研究下去。“下了班,我就去网上做爬虫找数据。”此后一年半的业余时间,他几乎都花在这个课题上。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就觉得算法是美的、代码是美的,完工时有雕琢出一件艺术品的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强终于将准确率从62%提升至98%,并首创5G+AI预测负荷技术。据他介绍,截至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让用户投诉处理时长从3小时降低到1分钟,节约成本超过4869.74万元,并且成果已推广至江苏、浙江等10省。

吴强告诉记者,该预测技术不仅可用于电信领域,未来还可以跨专业、跨行业广泛应用于诸如市场业务量、电力供电量、水利水流量等负荷类数据的预测,大大节省各种成本。

团队是创新的内驱力

作为中国电信集团级优秀内训师,吴强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才能带来创新的内驱力和爆发力。单兵作战往往只能在“点”的层级上进行攻关,而要解决“面”上的问题,拿出可执行的技术方案和面向市场的产品,离不开团队作战。

“我们接到的课题都是项目制的,根据项目需求,我再临时确定召集精兵强将搭建团队。”因此,他戏称自己的团队是最强“草台班子”。以AI预测为例,吴强完成模型的源代码后,召集了5G、AI、大数据、云等多个领域的人才组成团队,最终研发出适合市场的产品。

在他看来,以具体的产品或网络问题为导向,更容易形成高质量创新,多专多能的技术团队协作也更能快速培养人才。“相较于单一技术创新的条线结构,团队协作更能碰撞出创新火花。”一项创新带不来持续领先,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带来持续领先。近几年来,吴强带领团队完成多个重点项目AI模型的开发,并参与了科技部“5G+北斗”项目。

研发AI技术步伐从未停歇

AI发展突飞猛进,“中国智能”不可或缺。吴强介绍,通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电信始终站在科创前沿,致力于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攻克AI核心技术的步伐也从未停歇。最近3年,吴强就获得了4项AI专利。“公司里像我这样的技术人员很多,大家都持续钻研,有一种使命感。”他说。

5G基站快速发展,为研发一项“5G+AI”自智节能技术,吴强曾带领团队花了整整6年时间。起初,研发并不顺利,5G基站如果只追求节能而影响客户体验和网络性能,反而因小失大。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反复试验,吴强提出了多个评价指标均衡的节能技术,将节能数据和感知数据融入一个神经网络,同时优化算法,在节能的同时确保用户感知,当网络感知到用户感知有较大下降时,就会自动触发提升感知权重。解决了该难题后,现在网络应用可以兼顾基站节能和用户体验,达到了网络最优节能和用户最佳感知的平衡。

吴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度参与研发AI新技术,构筑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给各行业注入“AI+”基因,助推上海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作者:商慧

文:商慧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财富管理”,再进一步 7月21日,盈米基金与阿里云达成AI全栈(应用、模型、平台、算力的全方位)战略合作。据悉,此次合作将...
原创 4... 华为Pura80标准版正式开启预售,距离发布过去一个半月时间,粉丝终于迎来“史上最便宜Pura”手机...
原创 刚...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Panda 昨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OpenAI 和软银在推迟了 6 个月的...
AWE2026启动发布会在沪举... 7月22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办的2026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6)启动发布会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要走出符...
山东华滋取得片材自动供料装置专...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以“智”赋能,适创科技点亮上海... 2025年7月16日至18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压铸暨有色铸造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作为压铸...
阿里正式发布 Qwen3-Co... 今天,阿里正式发布 Qwen3-Coder,这是阿里迄今为止最具代理能力的代码模型。 Qwen3-C...
南通通州:产业“链”式升级 近日,南通市通州区印发《2025年通州区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组织体系和年度活动计划的通知》,优化调整8...
原创 人...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回顾一场发生在宇宙深处,堪称千年一遇的壮丽奇观 —— 苏梅克 - 列维 9...
智慧农业,浙江靠什么引领 ■ 本报记者 来逸晨 最近,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
21辟谣|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平... 《辟谣财知道》注意到,一则“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
“赦免”M-,梁汝波暂缓“去肥... “我唯一的期待就是评估时能客观地按照邮件上说的来,比如M就是我能持续、稳定地完成工作,而不是说还要有...
突出三个特色 2025数博会将...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连润)7月22日,国家数据局举办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国...
政府搭T台 企业来“走秀” 模特现场展示来自龙岗的最新科技产品。 【深圳商报讯】(记者 马小晗 文/图)7月22日,一场科技时尚...
格力电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降噪...
ChatGPT日收全球用户提示... 近期,科技新闻界传来了一则关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活跃数据报告。据Axios通过Tec...
人工智能如何优化社保经办管理服... 中新网7月22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举行2025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人...
AR眼镜市场持续开拓 中国企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智能眼镜热度不减。7月22日,智能眼镜品牌XREAL正式发布全新旗舰产...
特斯拉开了家未来餐厅:机器人送...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爱范儿) 洛杉矶最近新开了一家餐厅。 有人形机器人送爆米花,还能坐在车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