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美育演讲录》新书发布会在沪举行
创始人
2024-05-02 20:46:01
0

原标题:读书 |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美育演讲录》新书发布会在沪举行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美育演讲录》新书发布会”4月28日在上海天平宾馆隆重举行。活动由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大)基地、上海市美学学会、《艺术广角》杂志社、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联书店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和上海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大)基地主任王宁教授致欢迎词。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特致书面贺词。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艺术广角》主编张立军、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恒源祥(集团)党委书记顾红蕾分别代表各参办单位致辞。

自1901年蔡元培先生将“美育”概念引入中国,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美育”成为新式学校教育中与体育、德育、智育并列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走过了一段否定之否定的历程。经过改革开放,在人民群众升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今天,“美育”工作被党中央提到非同寻常的高度。有鉴于此,上海市美学学会2021年组织全国美学名家在上海各高校和部分中小学举办了“上海美育大讲堂”系列讲座,并从2022年起在辽宁的《艺术广角》开设“中华美育大讲堂”专栏。作为恒源祥美学书系之一、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华美育演讲录》就是上述演讲录的集锦。该书由王宁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高建平教授担任名誉主编,祁志祥教授担任主编,并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艺术广角》编辑部联合编选。演讲录既尊重思想多元,又注意建构一个主题,即继承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指导人们从“快乐”和“价值”两方面去欣赏美、创造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使得审美教育面临着新问题,呈现出新特点。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与《中华美育演讲录》的意义精心准备,各抒所见,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关于人工智能与审美教育之间的联系,王宁教授充分肯定科学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文学者应拥抱人工智能。”并介绍了上海交大人文学科与世界自然科学院士对话的做法与计划,邀请一些有人文情怀的世界著名理工科院士与拥有科学情怀的人文学科教授来交大演讲。

王宁教授发言

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以上海出品的热门舞剧《只此青绿》为例,介绍了现代舞台艺术与计算机的合作产生的美轮美奂的声光电效果,揭示了人工智能在艺术美育中发挥的惊人作用,同时对其局限也提出反思。

华东师大教授、上海交大访问教授、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长胡晓明对人工智能对人文领域的影响表示了深层担忧,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传统而行之有效的文学审美教育“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我们的人文学者对此情势缺乏关注,则很有可能在未来时代被迫成为技术“遗民”。当审美教育中的听说读写的全流程都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和影响,当”沦肌浃髓“的深阅读受到浅碟子式的阅读和即时反应式的说、乃至人工智代读、代写潮流的冲击,如何进行人机之间的深层次对话、制定新的审美素养标准等等,将是人文学者需要思考的迫切问题。同时胡晓明也指出,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也代替不了人类创意和审美素养的积累。“任何真正的人文主义的艺术素养,都应该在个人经验、生命体悟与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教育与修养,决不是某种单一的技术与专业的事情,而是生命本身的事情。”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孟建提出: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我们更需在哲学的高度上审视审美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审美理念和审美形态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AI不仅能够模拟艺术创作,还能参与审美活动,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审美主体的界定。AI艺术作品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AI技术使得艺术创作过程可以部分自动化,AI艺术家能够独立完成从灵感到成品的整个创作过程,这改变了传统艺术创作依赖于人类艺术家的单一模式。未来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应加强对AI技术和审美理念的教学,培养人们理解和欣赏AI艺术的能力,同时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和审美鉴赏力。在审美教育中也引导人们理性地看待AI艺术,认识到AI艺术与人类艺术在本质上的区别,避免对AI艺术的盲目崇拜或排斥。

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结合自己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引发了审美主体从原来的人主体到现在的人机主体的变化,指出人工智能在音像视频自动生成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对于人工智能给日常生活和审美教育的改变,应采取适应、学习、反思的态度,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方笑一教授提出:我们既要承认人工智能的伟大成就和积极作用,也不应对人的主体价值妄自菲薄。人工智能的模拟再高端,也代替不了某人的鲜活演讲。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范玉吉就人工智能算法体现的伦理、立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的担忧和思考。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秘书长张永禄结合自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创意写作研究的经历,指出美育在疗救大学生精神创伤方面作用巨大,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正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特级校长陆旭东结合自己的教育数字化管理研究,提出既不能夸大人工智能作用、也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远大影响。

关于《中华美育演讲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原副院长袁济喜教授高度肯定《中华美育演讲录》不少讲题引导人们回到中国古典美学中去温故知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胡晓明教授指出:上海交大做美育不仅有天时地利,而且有人文的传统。蔡元培先生是上海交大美育传统的奠基人。这部《中华美育演讲录》就是对交大美学传统的接续。

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张强对主管的《艺术广角》能参与“中华美育大讲堂”专栏的开设和《中华美育演讲录》的编撰深感荣幸,期待未来与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有更深度的合作。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作为参办“上海美育大讲堂”的单位代表,回顾了蔡元培创立上海音乐学院的往事,表示美育始终是上海音乐学院肩负的使命和工作的抓手。

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访问教授祁志祥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对审美教育带来的变革,我们采取的合适态度也许是:既不能拒绝,而应积极迎接;也不能盲从,在表示敬畏的同时不失人类的自信。比如在座的各位学者未来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著述就不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学者永远有存在的价值。《中华美育演讲录》是在非常时期各方通力合作所做的有意义事件的历史记录。讲题接地气,保留演讲体,演讲者大都是与美育相关的国内各学科有着长期专业积累的名家。面对当下学界回避回答美本质造成的美丑不分的现状,相信会给读者欣赏美、创造美提供有益的启示。

祁志祥教授发言

作者: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赛道Hyper | 小鹏机器人...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最近有消息称,小鹏机器人中心新成立智能拟态部,将目光锁定于机器人多模态领域,...
原创 假... 你知道吗,在太阳系的众多星球里,天王星特别显眼,因为它有一身漂亮的蓝色 “外衣”。这颜色咋来的呢?原...
原创 月...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酷的话题 —— 月球上的氦 - 3,这玩意儿储量据说够地球用几万年,它真...
2025年AI算力需求预期差:...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AI算力需求预期差:大集群+主权AI 报告共计:20页 全球AI算力需求迎爆...
厦门高纯氢气实验室 这是(Ghs15980987101)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纯氢...
西门子主机维修误区及正确操作流... 这是(13611080985)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西门子主机作为核心控...
电动自行车智能服务失效:2G基... IT之家 8 月 3 日消息,据相关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到约 3.8 亿辆,其中配备定位、...
浙江移动“数智引擎”赋能中小企... 柳蓬 数智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韧性的关键路径。浙江移动构建以5G、算力网络、能力...
主播说联播丨规范电话营销,有新... 近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布了它们的唯一官方外呼营销号码,分别为10001、10085、1...
原创 苹... 苹果iOS18.6正式版发布之后太火爆了,这次带来的优化很多,被很多老果粉认可,很多用户表示为什么更...
被判赔2.43亿美元!特斯拉有... 马斯克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六年前自己吹下的牛成了回旋镖。 就在 8 月 1 日,经美国佛罗里达州陪审...
企业转型踏“云”而上(智改数转... □本报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企业上云,就是企业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企业服务的一种模式,相当于给企...
抖音副业项目:在抖音上发布AI... 今天拆解一个抖音上的“搞钱语录”项目,它属于内容创作的范畴,与名人名言类视频的逻辑相似,核心是输出有...
开源大模型得分新纪录!阿里千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8月2日凌晨,国际权威大模型评测 Chatbot Arena更新了最新一...
循光科技取得一种多色光源器件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循光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多色光源...
海信视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语...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信视像(60006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语义...
十强项目呈现“多元跨界”创新格...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宋德松)当硬核科技遇上女性力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
新突破!吨级无人飞行器首次完成... 今天(8月3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吨级以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次实现远海石油平台...
东莞菱工实业取得圆刀转贴裁断机...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菱工实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圆刀转贴裁断...
王兴兴:让机器人真正干活,这个... 智能体机器人,或许正在奔向自己的”ChaGPT时刻”,“在十年之内,应该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宇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