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伴随着AI技术的不断突破,AI应用正走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如何加速应用进程?成为一道新课题。
3月25日,2024深圳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启动仪式暨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举行,本届大赛为全球首个环卫机器人大赛。
据悉,本次大赛包含广场公园、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辅道三大场景的专项竞赛。赛场上尽可能还原真实作业场景,设置了低矮障碍物识别、边沿清扫、识别共享单车等多个“考点”。国内外几十台智能环卫机器人设备同台竞技、激烈角逐,通过涉水通行、爬过斜坡、自动识别垃圾、自主避开障碍物等技艺比拼,直观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
从比赛内容可以看出,举办应用大赛,对加速AI应用有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是更加贴近需求,打通研发企业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壁垒;其次相互间的切磋可以更快提供应用水平;此外,举办赛事有利于推动相关企业的集聚并形成新的产业链。有4家外地环卫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就在与赛事期间办的战略合作·签约启动仪式上落户深圳。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AI+)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产业走进大显身手、赋能各行各业的新阶段。
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圳布局已久。2022年11月,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2023年5月31日,深圳正式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并同步发布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除了依托“深i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外,方案提出要推进“公共服务+AI”“城市治理+AI”“千行百业+AI”三大方向。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深圳公布的“城市+AI”场景应用已达41个,今年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10个。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些应用已经进入市民生活,据了解,深圳城市管理部门打造了人工智能清扫应用场景50多个,投入环卫机器人150余台,分布在全市各区;深圳一些街头,竖起了能够监测机动车和自行车违停并完成车流量、空气质量、噪声等检测的智能杆;采用全自动化控制制造流程的“灯塔工厂”也已在深圳出现……
深圳推动AI应用的步伐不可谓不快,但希望这个速度还能更快。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对行业的赋能是颠覆性的,可能造就一个新爆款、一条新赛道,快人一步就能抢占先机,为深圳新质生产力创造新增量。让各行各业亮出需求,多举办竞赛让AI应用“卷起来”,深圳的推广速度就能更快,就能为全国作出更多探索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