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创新资源、迅速响应市场,成为各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南宁市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重要平台和载体,聚焦国家所需、南宁所能、东盟所盼,突出策略、整合和场景,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南宁)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高标准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
如今,南A中心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片新沃土,一批批企业相继入驻,一个个应用场景从这里加速走向东盟,一幅中国—东盟数字合作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聚才引智
前沿“技术活水”汇入南宁
走进南A中心展示中心的人工智能工厂,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创业团队,带着研发成果与创业梦想在此扎根生长。这里的技术创新不止于实验室,更沿着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高速通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
近日,广西万物镜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文龙向记者演示并介绍公司产品:轻点鼠标打开城市焕新平台,邕江防洪预演、城中村改造、交通仿真推演等城市治理场景的动态推演画面一一呈现。
“我们把城中村改造地块的人流量、周边业态、配套公共设施等核心数据录入数字孪生空间智能体,依托平台内置的用地推演与空间分析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模拟评估,为规划部门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文龙介绍,自落户南宁以来,公司将北京总部的数字孪生、模拟仿真技术,结合本地地理、交通、水利数据,集成开发城市焕新平台,并借助南宁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加速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东盟国家应用普及。目前,公司已在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落地项目,助力区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在文龙看来,“北上广研发+广西(南宁)集成+东盟应用”是一条高效协同的路径:北上广提供研发核心动力,广西作为门户承接成果并进行本地化适配,东盟则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形成闭环。在“人工智能+城市治理”领域,公司将不断升级技术能力,让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将南宁的成功模式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方案,推广至更多东盟城市。公司还将联合东盟企业与机构开展定制化研发,通过技术培训、交流等形式培育本地数字人才,为区域智慧城市建设筑牢合作根基。
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译科技)近日在南宁发布了一款翻译录音卡新品——卡片大小的设备里藏着覆盖100多种语言的“翻译大脑”,录音、实时转写、同声传译、音频翻译及对话翻译等功能一应俱全,可灵活适配商务沟通、出境旅游、教育学习等多元场景。
入驻南A中心后,云译科技制定了长远的本地化发展战略:依托南宁本地人才组建技术团队,逐步将东盟语种相关技术研发能力转移至南宁,培育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以AI技术打破语言壁垒,助力中国—东盟数字互联互通。
“项目落地南宁后,我们不仅引入现有技术,还结合广西及东盟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与适配。”该公司广西负责人巴灿介绍,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云译科技始终将语料积累与翻译能力视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她强调:“对于计划布局东盟的出海企业来说,语言服务是‘刚需’。”
集成创新
南A中心成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被业内称为“AI味最浓”的第22届东博会上,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风头正劲”:从开幕式上首次采用数字人技术打造的“数字司仪”,到洽谈室里各国嘉宾们手拿的“翻译神器”,再到展位上展示的智能人形机器人、下棋机器人等,均令客商们惊叹。
这不仅是AI技术的展示,更是跨国合作的“双向奔赴”。“本届东博会期间,我们举办了科大讯飞新品发布暨东盟生态合作伙伴会议,发布了专为东盟10国打造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并与东盟国家及国内面向东盟的企业、机构建立合作生态圈,扩大了朋友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讯飞东盟总部董事长张树彬介绍。
从“北上广研发”到“东盟应用”,南A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集成引擎”,聚焦产业集聚、算力基建、数据开放、模型开发、东盟合作、人才引进及财税金融支持等关键领域,为人工智能企业搭建适宜生长的“生态圈”。
6月29日,南宁市政府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模式创新和应用示范,打造“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市场拓展”市场化链条,共同构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南宁具有独特的区位、政策、场景等优势,目前科大讯飞东盟总部已落户南宁。未来,我们将依托南A中心,在教育、医疗、城市治理、住建、水利等领域打造更多应用场景、形成集中示范区,进一步向东盟国家推广应用。”张树彬信心满满。
同样对南A中心充满期待的还有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平方)公共关系经理戈振伟。
作为中国具身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智平方敏锐地嗅到“北上广研发+广西(南宁)集成+东盟应用”模式所蕴藏的机遇,“北京、深圳是研发源头,广西南宁则是产业化关键一环。”戈振伟认为,广西不仅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前沿和窗口,更是应用场景丰富、产业潜力巨大的热土。
如今,智平方立足广西南宁、依托南A中心、布局东盟市场的脚步越发坚实:今年6月,智平方与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宁成立合资公司,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研发、市场资源与落地场景等方面的核心优势,重点布局公共服务、汽车制造、智能运维等核心领域,推进具身智能与实体产业融合。
第22届东博会期间,智平方披露与一家越南头部民营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的合作也在推进中,“智平方正在广西牵头积累具身机器人硬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把这里打造成集成创新的核心支点,形成高效产业格局。”戈振伟说。
依托南A中心,越来越多AI企业集聚南宁,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将在南宁实现转化:在第22届东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南宁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将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共享机遇
“南宁方案”响应“东盟需求”
东盟国家提出数字化发展“需求清单”,南宁凭借人工智能的“智慧方案”快速响应。如今,南A中心不仅是算力高地,更成为巨大的“解决方案超市”,将东盟的多样化需求与中国先进技术精准匹配,让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以更灵活、更实用的姿态走进东盟国家的千行百业。
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南A中心的企业之一,依托南A中心的政策支持和算力资源,加快向东盟国家拓展业务。“东盟国家只需提出应用需求,国内AI厂商即可研发供其落地使用的AI产品,这对东盟国家具有很大吸引力。”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林峰介绍。
蒋林峰表示,他们开发的“剧小白”共创平台可协助用户一键生成短剧,目前正与越南需求方深度洽谈,计划借助共创平台专属知识库与智能算法,高效生成贴合当地的剧本,创作低成本、高质量的AI影视剧。
从越南的智能工厂到马来西亚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东盟国家需求方加入合作。依托南A中心这个平台,中国技术正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式回应东盟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需求驱动、技术赋能”的创新合作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东盟国家的数字化门槛,更成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更多“南宁方案”落地生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必将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硕果,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数智动力。
上一篇:“空中丝路”愈加宽广(国际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