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18日电 只需手机一键下单,一台充电机器人便来到车旁边,为新能源汽车精准充电——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式移动充电机器人,正悄然改变传统“车找桩”的充电模式,实现“桩找车”的智能化突破。该公司副总经理韩刚表示,今年10月,公司将携该产品及其它明星产品亮相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向全球展示大连“数智技术+先进制造”融合的最新成果。目前,该产品已实现量产,百台机器人将于年内进驻全国多个城市停车场,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
近日,记者随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走进坤达自动化研发测试中心探访。一进门,仿佛步入“未来工厂”的实景演练场:多功能复合型移动机器人通过高精度视觉传感器,将微小零部件精准嵌入测试工装;新一代储能式移动充电机器人依托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算法,自主绕障、停靠充电;移动式制孔机器人灵活转动机械臂,从任意角度为飞机部件完成高精度钻孔作业。
“我们始终将先进智能制造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韩刚介绍,公司专注于先进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集成,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在精密装配、特种巡检、智能物流等环节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其核心专利产品复合式移动机器人,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50余项。
目前,坤达自动化正与国产大型重载无人货运飞机研制商“白鲸航线”深度合作,为其一期项目研发交付了整套飞机总装生产线系统,涵盖自动化装配系统和智能制造软件。二期项目将规划建设全智能化无人飞机柔性生产线,预计可实现年产超百架飞机的生产能力。
从汽车“移动充电宝”到可对接航空飞机的机械臂系统,移动协作机器人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坤达自动化以知识产权为矛、以数智技术为盾的持续突围,也是政府部门对智能制造的精准护航。
近年来,大连市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面向全市原材料、高端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聚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攻关方向,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自主可控供给能力的优势单位。
韩刚表示,公司下一步将深度布局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升级自主研发的核心运动控制器,为低空飞行器制造装备国产化打造最强“心脏”,并深化与高校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