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4日,《细胞与基因治疗多学科协同临床转化及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四位院士在会上披露多项医疗进展,距离临床应用已不远。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介绍,肿瘤疫苗已落地,肝癌、食管癌等高复发肿瘤术后个体化疫苗正在研发;痤疮疫苗预计1-2个月内获批,7分钟即可完成接种;口咽癌鼻喷疫苗也在推进中,非侵入式给药更便捷。不过他也坦言,这类先进药品上市少,还面临生产复杂、支付难等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指出,AI提升了新药研发效率。他也警示,我国4.89亿人超重、2.45亿人患有高血压,亚健康问题需警惕。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的团队用干细胞实现生物牙根再生,成果被国际博物馆收藏。智齿、正畸牙等都是牙髓干细胞的来源,其活性强、分化能力优于骨髓等干细胞,目前还在探索颌骨再生、干细胞治疗干燥综合征等应用。他表示,中国干细胞科研部分领域已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校堃认为,未来10年是干细胞治疗高峰期,胰岛损伤、脑痴呆、脊髓损伤等难治疾病或有新突破。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储备充足,部分领域接近或超越国际水平。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贺西京总院长团队的嗅鞘细胞移植技术,通过精准移植干细胞至脊髓损伤区,使患者肌力、感觉等机能明显改善,标志着我国神经修复领域跻身世界前沿。
这些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未来“治疗疾病”将向“重塑健康”跨越。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