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行政法屏障
创始人
2025-09-15 08:02:31
0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段 林

大数据时代,行政机关依托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然而,技术赋权也伴随着新型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务云平台的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地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施监控,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权。传统以事后追责为主的保护模式已难以应对这些风险,亟需探索有效的行政法保护路径。个人信息不仅关乎隐私权、肖像权等传统人格权益,还与数字时代的公平交易权、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密切相关。从法治建设层面看,探索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路径,是对行政法“控权”本质的时代回应。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可行路径,以期为数字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行政法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行政法下个人信息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进一步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即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该定义首先强调信息的记录形式,无论是通过电子系统存储还是其他物理载体留存,只要信息能够与特定自然人建立关联,即属于保护范畴。而经过特殊处理无法还原至原始主体的匿名化信息,因其彻底消除了身份识别可能性,故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在法律实施层面,该定义确立了统一的保护基线。无论信息存在于政府数据库、公共服务系统或执法档案中,只要符合识别性特征且未经有效匿名化,行政机关就必须遵循法定处理规则。

行政法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这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即个人信息的不可侵犯性。行政法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时,一是要遵循合法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处理个人信息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严格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二是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即行政机关仅可收集与履行法定职责直接相关的最少信息类型和数量;三是要遵循透明度原则,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及时告知信息主体其个人信息的收集目的、使用方式及权利救济渠道。公民则依法享有查阅、复制、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当认为自身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寻求救济。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路径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立法体系。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可行路径之一是完善行政立法体系,填补高频应用场景的专项立法空白。针对公共管理机构大规模部署的人脸识别、行为轨迹分析等技术,应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程、数据自动采集的知情同意机制以及实时分析结果的存储限制规则。对于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敏感信息处理领域,需严格限定信息接触人员的资质要求与内部访问权限层级,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从而有效防范特定领域的滥用风险。此外,应重点推进技术规范与法律条款的深度整合,建立覆盖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使用算法决策、生物特征库等高风险技术前,必须完成系统性的风险识别。同时,建立第三方机构对匿名效果的验证机制与定期复检制度,确保技术处理结果符合法律上的不可识别要求,并建立由法律专家、技术专家及公众代表组成的常设评估机构,重点追踪人工智能情感计算、跨平台行为预测等前沿技术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新型威胁,及时通过立法补充规定明确处理边界,从而保障立法始终有效回应实践需求。

建立多元化的行政救济途径。当前,大数据渗透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个人信息被存储在电子系统中,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行政法视角,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构建高效救济体系,设立侵权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类案件的快速处理通道,从而提高救济速度。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专职个人信息保护监察专员,赋予其三项核心职权。一是依职权启动对大规模信息处理活动的合规调查;二是对存在系统性风险的行政机关发出具有约束力的整改命令;三是对重大侵权案件通过政府公报及权威媒体发布警示通报,以此来形成监督合力。此外,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还需要采用智能分案系统,将投诉精准匹配至属地监管部门,要求受理机关在30日内完成调查并在线反馈处理进展。而对于涉及未成年人信息、群体性侵权等特殊案件,建立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检察机关可应申请人请求协助调取关键证据,委派公职律师参与诉讼程序,并就行政执法标准适用问题向法院出具专业意见书,提升救济途径的实际可及性。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一方面,需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立法体系,在填补人脸识别、医疗数据等专项规则空白的基础上,推进技术标准与法律条款的深度整合;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行政救济途径,对内优化行政复议程序,对外构建全国统一投诉平台,显著降低维权成本。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个人信息保护将面临行为预测分析、脑机接口数据等新型挑战。这要求行政法体系建立技术风险的前置评估机制,进一步强化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作者系海南开放大学副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织牢AI时代数... 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反诈宣传走进“苏超”火热赛场 网络安全创新工作室联盟 中国电信灌云分公司科技护...
圣湘生物发布多款呼吸道新品 以... 9月12日,2025圣湘生物(688289.SH)呼吸道生态技术与产品发布会在长沙举办。围绕不同医疗...
共享“数智”机遇 感受行业前沿... 共享“数智”机遇 感受行业前沿脉动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黄盛)智能光子CT、精准至微米级...
罗永浩回应被贾国龙称为“网络黑... “这个人真是不可救药了” 9月14日晚 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 回应西贝创始人贾国龙 当天 称其...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简介 文章由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一、技术原理:螺旋结构驱动的湍流强化传热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
《无人深空》开发商:最新版已将... Hello Games于8月末为《无人深空》推出了一款大规模免费更新,名为“航行者”。这是6.0版本...
筑牢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行...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段 林 大数据时代,行政机关依托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公共...
2025服贸会:人工智能专题论...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今日闭幕,人工智能成热议焦点】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
原创 性... 真我GT7搭载了2025年旗舰级的天玑9400+移动平台。这颗3nm工艺芯片采用第二代全大核架构,X...
冰川馆社区临展丨《冰芯之谜》空...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的社区科普之旅将抵达第八站——古城街道!一场...
汕头华侨试验区:数字创未来 侨...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是经济特区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精神。作为汕头经济特区中的“特区”,华...
科学家发现黑洞合并新证据,宇宙...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在浩瀚的宇宙深处,一场持续了数亿年的引力芭蕾正在上演。两个黑...
揭秘完美世界技术如何赋能影视、...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于9月10日-9月14日在首钢园火热进行中。在完美世界的...
百余项目亮相世界前沿科技大会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核心主题论坛之一,以“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
大江新闻|不止于奖项!江西科技... 9月11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昌召开。 这场大会不仅是对江西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礼赞,更通过奖项...
拓展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海上风电布局建设。其中,深远海区域拥有丰富的风...
具身智能机器人服贸会上演科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编者按: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变化、新趋势,2025年中...
9分10秒,宁波120再提速 9月13日是“世界急救日”。据宁波市急救中心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全市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9...
系外行星:公转周期短到惊人,形...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太阳系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系外行星的存在,则为我们揭开了宇宙神秘面纱的一角。这些散...
亿华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亿华通(68833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