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是经济特区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精神。作为汕头经济特区中的“特区”,华侨试验区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持续聚焦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以华侨试验区为主战场,建设数字经济特区,谱写侨乡开放新篇章。
在位于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的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内,记者看到,越来越多企业已入驻运营,在产业园内汇聚起了最尖端的数字技术和科研团队。其中,汕头360科技就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产品“纳米AI”。
作为世界领先、中国第一的网络安全领军企业,360集团瞄准汕头作为国家“来数加工”试点城市的独特优势,并依托试点政策在汕头华侨试验区落地了汕头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立足汕头,辐射华南与东盟国家,建立“1+2+3+4”产业赋能体系,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新兴领域,面向广东以及东盟国家推动人工智能红利普惠共享,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华侨试验区聚焦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谱写侨乡开放新篇章
“站在产业园启航的起点,我们也期待与汕头共同通过‘来数加工+纳米AI’的双轮驱动,建设跨境数据加工示范区。发挥1500万海外潮商优势,结合纳米AI技术优势,搭建‘潮商全球数据中枢’——让潮商的‘红头船精神’在数字丝路上焕发新生。”汕头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璐通说。
当汕头的海缆连接五大洲的数据洪流,当“来数加工”的产线编织全球智慧,数字经济新赛道的精准落子让华侨试验区站在了新时代的潮头。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也慕名而来。企业将根据汕头关于数字经济的统筹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数字经济特区”建设要求,入驻华侨试验区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依托浪潮领先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应用软件、新一代通信等核心产业,完善汕头数字新基建,支撑汕头开展“来数加工”、国际数据交互枢纽、跨境服务平台试点工作,构筑面向东南亚覆盖全球的人工智能新高地,布局智慧城市多元产业生态,推动汕头三产融合,助力汕头数字经济发展。
“目前,浪潮云汕头公司正在工商流程办理中,办公楼工人已经进场开始装修工作。”浪潮云汕头公司总经理武艺玲说,“我们计划2025年完成首期布局,重点完成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突破三项试点工作落地;2026-2027年深化大模型能力落地建设,助力政府及企业快速构建并训练专属大模型与行业智能体,推进特色场景优化升级。”
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当前华侨试验区正积极打造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分两期,打造“两基地五园区”,包括数字科创基地、数字经济中试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园、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园、“来数加工”产业园、数字经济总部园、深汕科创产业园,构建“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并将在今年11月份推动举办第四届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华侨试验区也始终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使命。近日,市委宣传部授牌在华侨试验区设立“INFO Guangdong、INFO Shantou国际社区信息服务点”,为来汕在汕外籍人士精准提供资讯服务、站式信息指引和“一键办事”便捷体验,为海外受众认识广东、了解汕头、体验潮汕文化提供数字化、多元化窗口。
此外,华侨试验区还专门设立华侨之家,搭建起敦睦乡情、联络交流和参观考察的为侨服务平台,先后累计推动72家海外侨团(商会)入驻挂牌并设立联络点。为了向海外华侨华人讲好侨乡故事,密切沟通交流,华侨试验区累计接待海外侨团(商会)和兄弟单位访问团超1300人次,举办了28场文化交流活动,采用“线上华文教育+线下研学”的形式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支持区内民非机构组织多场线下“寻根之旅”、游(研)学活动,已累计邀请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巴西、新西兰等国家的1000余名华校学生来华深度体验中华文化,并设立“涉侨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为侨胞、侨企和侨团提供涉侨司法服务。
数字创未来
侨脉连四海
华侨试验区正逐渐成为
汕头经济特区投资兴业的
新高地和对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文图:汕头融媒记者 江文斌
编辑:朝东
校对:林郁
编审:凯航 燕春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