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支付宝半年五连招,AI时代的支付雏形出现了
创始人
2025-09-12 08:21:05
0

支付,开始成为Agent的商业神经元。

作者|古廿

编辑|杨舟

在刚刚的外滩大会上,支付宝发布了一个看似并不热闹的新能力:AI付。

现场用点咖啡作为演示场景。用户对瑞幸的AI助手说一句“来杯橙C美式”,再补一句“下单”,整个交易便自动完成。没有跳转、没有弹窗,甚至不会中断和AI点单助手的对话,支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了对话链路。

这种“无打断、无跳出”的交互,或许是AI时代支付系统最明确的一次变化。 和以往的每一次支付变革一样,背后对应的,是使用场景的变化。过去十年,二维码支付将交易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现在,当AI成为新的交易主角,支付系统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

支付宝过去半年悄悄做了五件事:发布支付MCP Server,为Agent开放打赏接口,上线AI订阅付费,让智能眼镜实现“看一下支付”,再到现在的AI付。虽然没有一次性集中推出,但方向却一致性指向补齐AI完成交易的能力链条。

如果说“支付宝AI付”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提升用户体验这个结果之外,更根本的是补齐Agent商业化落地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但当支付越融入AI场景,就越依赖底层系统对安全、信任与可控性的设计。

因此支付宝更希望试图解决的是控制权的重塑。在不中断、不打断、不跳出的体验中,不是让支付消失,而是让它不打扰;不是让用户看不见,而是不需要用户反复操作。它不再是一个个确认动作,而是静默的系统支持。

基于这种理念,外滩大会上蚂蚁数字支付事业群CTO朱林提出了AI支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智能体具备收付款能力;第二个阶段是支付体验沉浸化(不中断);第三个阶段是根据用户意图自动完成支付。

看上去像一个技术进程表,其实也是用户与支付之间的边界正在重新划分:主动交互变少,后台调用变多,体验变得顺滑,但安全和信任却比过去更重要。

支付宝没有说它要“重新定义支付”,但它确实在做一件事:让支付不再只是人和平台之间的结算工具,而是AI世界里完成交易闭环的通用模块。用它自己的节奏,构建AI时代支付的底层雏形。

01 Agent商业化落地的开始

Visa的数据显示,AI Agent访问零售网站的流量同比增长了1200%。从ChatGPT Search的插件式选品,到亚马逊推出的跨平台购物助手,“Agent电商”的雏形已经出现。

AI不再只是推荐工具,而是正在逐步参与决策流程。但在“能买”与“能付”之间,仍横亘着一道技术缝隙。

AI可以帮你选商品、比价格、生成购买理由,但有一个动作,它始终没法替你完成:付款。

原因并不复杂:现有支付系统服务于人,无法适配AI代理人下单的交易流程。一旦交易走到支付环节,系统就会要求“人”的介入,这套体系不适合Agent主导的链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gent的支付环节会成为新创公司争夺的高地。

今年5月,美国初创公司Nekuda宣布获得500万美元融资。投资人名单里,既有Visa、美国运通等传统支付巨头,也出现了Madrona Ventures这样的顶级VC。它们押注的不是某一个技术细节,而是下一代支付基础设施的新机会。

如果不面向AI升级支付系统,支付就可能成为Agent商业化落地的最大阻碍。

9月11日,在外滩大会上,支付宝发布了“AI付”能力,首次让用户在智能体完成全链路支付过程。

整个消费过程中,用户只需要在瑞幸的支付宝小程序或官方App里,对AI助手说一句让AI推荐咖啡,再补一句“下单”,身份核验后就能直接付款。

看似一个小小的体验升级,本质却是对现有支付系统的重塑:把原本断裂的环节补齐,让智能体第一次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付款能力”,更是一次支付系统对AI Agent的适配。这是AI进入商业世界前,必须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在当天大会上,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事业群首席技术官朱林提出预测:“未来5年内,AI时代的新支付形态将覆盖50%以上的交易量。”这个判断的基础有三点:

用户行为更短链:从扫码支付到“碰一下”支付,路径不断被压缩。后者的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最近的1亿用户仅用了4个月,比第一个1亿用户减少一半时间,历史最快。

设备接入更多样:眼镜、车机、手表等设备正在成为支付入口,覆盖的场景更宽、频次更高。

AI交易链条闭环:从内容生成、推荐到支付,Agent有能力在不依赖人操作的前提下,完成完整的商业动作。

支付原本是数字商业的“最后一环”,现在,它开始成为贯穿AI商业的“数字神经元”。

02 支付体验之外的升级

“AI付”带来的变化,并不止于更顺滑的支付流程。

过去所有关于支付“体验升级”的讨论,往往都停留在界面优化:扫码更快、确认按钮更少、路径更短。但这次“支付宝AI付”,本质上是一次支付系统架构级的调整——它不再仅仅服务于人,而是通过服务于AI来服务人。

这一切的背后,是支付宝通过MCP能力对外开放的支付能力。这事听着技术,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个用AI产品的普通人。

类比来说,MCP 是AI时代的一种标准接口,就像过去普通人上网需要通过HTTP协议链接才可以冲浪一样。它的作用,是让AI可以像人一样去“使用工具”——比如下单、支付、订票、导航等。

过去,如果让AI去调用支付功能,需要程序员一个接口一个接口地对接。而通过MCP,工具被封装成标准组件,模型只需要发出“我要支付”的请求,就能自动完成一整套流程。

一方面AI助手能像调用大模型一样调用支付能力,实现支付形态的切换:从以人为操作对象的交互系统,转向以智能体为主语的协议式接口。

从今年4月支付宝率先在国内推出第一个“支付MCP Server”,到9月,支付宝已陆续推出国内首个AI打赏、AI订阅支付以及全球第一个眼镜支付方案“看一下支付”,再到如今的“AI付”。

这些动作并非简单的产品功能堆叠,而是针对同一问题的集中回应:今天的AI系统需要一套不同于传统支付体系的“新接口”。不管是手机里的助手,还是眼镜、车机里的Agent,只要系统认得MCP,就能接入支付宝完成交易。

另一方面AI时代,交易的基本单元已经变了。它不再是“人打开App、点击按钮”的流程,而是“Agent发出请求—身份验证—自动完成支付”的调用。换句话说:支付正从“用户可见的界面交互动作”,变为“AI可调用的支付环境能力”。

支付宝不是第一个提出AI交易的公司,但它可能是第一个把这条链路真正跑通、并向行业开放接口的平台。这轮快节奏的产品发布,不是技术试验,也不仅是体验优化,而是为智能体时代搭建底层商业闭环的一部分。

03 信任与便捷基因在AI时代的延续

在AI时代,支付宝重构支付系统,不只是为了赶上风口,更是延续它解决信任与便捷问题的支付路径。

PC时代,支付宝通过担保交易解决线上交易信任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它靠二维码和余额宝完成线下接入与个人理财普及,逐步构建起交易与资金管理的能力。

这些节点表面上是功能演进,实质都指向两个核心目标:让支付值得信任、让交易更易达。不管技术迭代到哪个周期,支付宝都在做一件事——让支付系统能够适配新的交易场景。

进入AI时代,新的交易主角是Agent,新的交互方式是自然语言。围绕这一变化,支付宝对支付系统进行了重新定义。朱林在最新的外滩大会上提出,AI 时代的支付形态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Agent可支付”。

用户通过智能体完成内容生成、规划行程等任务时,Agent可以发起订阅或打赏请求,支付行为被嵌入到任务链中,自动完成。这不是一个叙述愿景的阶段,而是已经在落地的现实。目前支付宝推出的 MCP(标准化支付接口)、AI打赏与订阅能力,让Agent能够拥有收付款能力,形成初步的商业闭环。

第二阶段,是“语义链路支付”。

更进一步的,从可支付转向自然语言驱动支付。用户以自然语言发出“帮我点杯美式”这样的请求,Agent识别需求、构建订单并完成支付。这正是“AI付”能力的体现,支付成为被嵌入语言交互中的一个执行组件。

第三阶段,是“Agent主动交易”。

这是支付逻辑的终极形式——AI不再只是执行人的指令,而是代表用户作出决策,并完成交易。用户只需给出目标,例如“订一张800元内的机票”,Agent即可跨平台比价、筛选并自动下单。支付行为从“被点击”转为“被执行”,交易成为系统内的默认动作。

从“人主导的支付交互”,到“Agent驱动的交易系统”,这是支付系统第一次系统性地为AI重构,也标志着其能力边界的重定义。

过去支付宝是在为“人”的数字化服务构建能力,如今,它开始为“智能体”重新设计那套基础设施。此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宝就曾多次引领支付进化。这一次在AI时代,同样如此。

面向AI时代,支付宝的支付链路重构,看似技术更新,实则仍在回应那两个老问题——信任怎么建立,便捷怎么实现。这正是它能跨越时代的原因,也是它不断自我更新的逻辑起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绿色制造到人工智能,一轻控股... 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期间,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
【光明时评】以科普之光助力科技... 【光明时评】以科普之光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光明时评】 作者:魏永莲(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
技术如何重塑创新增长?2025...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今天开幕。本届大会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为全球科技、金融和...
LIGO十周年新突破:借引力波...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迎来成立十周年之际,为科学界献上了一份重磅礼物——研究人员宣布...
2025“AI+”新质生产力领... 近日,2025“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领航企业TOP100榜单揭晓,DeepSeek、阿里、字节、腾...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阜阳造”,... 从签约到投产 仅用3个月 从成立到自主研发产品 敲开市场大门 只用9个月 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 …...
天津经开区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5G工厂名单,天津经开区共有2家企业成功入选,分别是...
手表的压力测试其实是骗你的,准... 差友们用智能手表测过压力吗,有没有怀疑过它准确性? 其实这件事,世超深有体会。 去年某个周五晚上,我...
库克太想在苹果产品殿堂留下作品... 库克时代的“The biggest thing”会是iPhone Air吧 文/何伊然 编辑/刘宇...
曝荣耀MagicPad明年搭O... 今日,博主@智慧皮卡丘 发文透露,某厂明年推出的平板将搭载 OLED 屏幕、开始 eSIM 化。 结...
“广东智造”炫技服贸会 参观者在跟广东企业生产的机器人互动。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摄 外形酷炫吸睛的机器狗、速度与越障性能兼具...
2025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 在近日举办的IPC大会上,BOE(京东方)以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绿色理念的盛会,向全球展示了其在显示技...
全国各地火爆的VR大空间,你体...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当你戴上设备,眼前出现的是另一个世界:脚下的瓷砖变成了沙漠的沙...
石平栽了!最丢人的不是家人,北... 点上面,快速进入并关注走向科学 “走向科学”微信公众号 K95028 看破迷雾,人生就会更淡定从容 ...
厦门环卫工人上新“AI同事”~ 在AI赋能的时代 环卫保洁迈入了智能化、高效化阶段 越来越多的硬核装备上线 以科技创新发展 为推动城...
魏少军:中国应放弃英伟达GPU...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IEEE Fellow、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新加坡召开的一个...
宝安企业亮相光博会 展现半导体... 9月10日,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本届展会首次采用“光电子+半导体”双展...
iPhone Air仅支持eS...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公司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了苹果史上最薄(仅5.6毫米)的一款苹果自称...
原创 支... 支付,开始成为Agent的商业神经元。 作者|古廿 编辑|杨舟 在刚刚的外滩大会上,支付宝发布了一个...
2025年烟台市工业互联网工程... 烟台融媒9月1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摄影报道)技能驱动转型,竞赛赋能智造。近日,由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