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hone 17系列新品,苹果产业链正在资本市场上演一场涨停狂欢。
9月10日凌晨,苹果秋季发布会推出iPhone 17系列新品,当晚便在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首发上架。
市场反应迅速而热烈:上架首日,天猫平台iPhone 17全系预约量较上一代iPhone 16系列首发期增长近3倍。
同时,京东平台预约开启6小时后,预约总量便突破200万大关。截至发稿前,京东预约总量已超过400万。
预约盛况
苹果新品iPhone 17系列将于9月12日晚8点正式开启预购,9月19日全面开售。
此次发布会后,苹果一改往日节奏,迅速在电商平台开启预约。京东、天猫同步接受预约,创造了惊人的早期销量纪录。
从配色选择来看,白色的iPhone 17型号预约人数最多,成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配色。简约时尚的外观,可能是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从机型分析,iPhone 17标准版成为最抢手的机型,而拥有轻薄设计的iPhone 17 Air预约量相对较低。
资本狂欢
A股市场对苹果新品发布会反应强烈。9月11日,苹果概念股持续活跃,多只个股表现亮眼。
立讯精密(002475)午后涨停,收盘封单资金达7.0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4.59亿元。
东山精密、博杰股份、依顿电子等多只苹果概念股同样涨停,年内13只苹果概念股实现股价翻倍。
产业链格局
iPhone 17系列的爆棚预约量背后,是苹果供应链企业实力的整体提升。立讯精密已拿下iPhone17系列45%的整机组装份额,超越富士康成为最大代工厂。
2025年上半年,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工业富联作为富士康母公司,上半年营收3607.60亿元,同比增长35.58%;净利润为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1%。
蓝思科技独家供应iPhone17 Pro系列超瓷晶玻璃,欣旺达成功切入iPhone产业链,接手苹果电池大单。
资本市场狂欢背后,产业链分化已经开始。东山精密、工业富联等头部公司专注技术提升;而部分竞争力不强的小型果链公司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基金布局
机构投资者早已布局苹果产业链。截至二季度末,126只基金重仓持有工业富联,持股总市值达34.31亿元。
立讯精密更被569只基金重仓持有,持股总市值达235.56亿元。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及傅鹏博管理的睿元成长价值混合对立讯精密的持股市值均超过10亿元。
蓝思科技、京东方A、东山精密被公募重仓持股总市值也分别达36.64亿元、31.11亿元和59.2亿元。
分化趋势
苹果产业链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苹果在新品上的持续创新,或能够持续带动整个苹果产业链受益。”
但他同时表示,苹果产业链分化显示出“马太效应”。头部公司可能进一步强化与苹果的合作,而竞争力不强的中小果链公司可能被逐步淘汰。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未来苹果产业链股票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分化表现,业绩依然是决定公司估值定价与股价表现的关键因素。
隐忧存在
尽管市场热情高涨,但也有分析机构持保守态度。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警告称,苹果第四季度业绩可能低于预期。
该机构表示:“虽然美国消费者调查结果积极,但对iPhone 17仍然不感兴奋”。他们担心“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提前需求可能导致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
杰富瑞还指出,苹果股价过去三个月上涨了18%,得益于“关税减免、美国反垄断补救措施,以及2026年AI驱动的Siri服务”。
但基本担忧仍然存在:智能手机市场饱和、缺乏技术创新,以及AI带来的成本上升但需求不确定。
截至发稿,京东官网iPhone 17预约总量已突破400万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