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的舞步
踏出《秦俑魂》的韵律;
当人机同台走秀
碰撞出科技与时尚的火花;
当机器人军团踏出整齐的方阵——
这可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奇幻场景。
而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
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名场面!
8月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这场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的盛会,自8月14日开幕以来,经过三天赛事的激烈角逐,来自五大洲的16个国家280支队伍在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中展开了487场精彩的比拼,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突破性的科技与体育融合的视觉体验。
回顾现场,在这场国际级的机器人技术交流与竞技舞台上,来自海淀的人形机器人表现突出,斩获多个奖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而这背后的关键力量,正是那群以代码为骨骼,以算法为神经,让钢铁侠真正“活”起来的海淀“码”力人才。
01
海淀造机器人“整活儿”名场面
开幕式方阵,AI自主协同的“中国首秀”。8月14日,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25台Booster T1机器人以整齐划一的方阵登场,完成人类史上首次AI人形机器人自主走方阵。
这些刚刚助力中国战队斩获2025 RoboCup巴西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冠军的“冠军成员”,背后是海淀工程师团队对“多机协同自主导航算法”的数百次迭代——从路径规划到动态避障,从群体同步到环境适应,每一个微小的步幅调整,都是海淀“最强大脑”对技术极限的死磕。
跳高纪录,柔性关节的“灵动突破”。8月16日,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动纪元”)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以酷似“超级玛丽跳”的灵动跳姿跳至95.641cm高度,摘得跳高项目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星动L7能实现跳高的“秘诀”,在于其“算法+硬件”深度协同系统。该系统让全身55个准直驱“活动关节”的协同配合,并依靠具备端到端强化学习能力的“大脑”。赛前仅用三天,它就完成了数百万次起跳角度与空中姿态的模拟迭代,掌握了原地跳高的核心技巧。
分拣竞技,具身智能的“实战大捷”。8月17日,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的Galbot队,在“机器人干活场景赛-分拣技能竞技”中凭借零遥操作、完全自主以 10 分 22 秒的成绩摘取冠军。
即便赛前备赛时间不足一周,Galbot依托银河通用自研具身大模型与机器人系统架构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与稳定性,从精准识别到高效抓取,从协同配合到稳定运行,每一个环节的突破,都是他们对技术难题的执着攻克。
02
揭秘海淀“翻山”生态链:
从课堂到世界舞台的"人才传送门"
海淀机器人为何能持续“出圈”?答案的背后是覆盖AI人才全周期的“翻山生态链”——从小学课堂的算法启蒙,到少年学院的实战锤炼,再到顶尖实验室的科研攻坚,最终链接产业前沿的“最后一公里”。
普惠筑基,小学课堂种下AI种子。目前全区181所中小学已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当其他地区的孩子还在接触基础编程时,海淀的中小学生已开始思考:"如何让机器人更灵活?""怎样用代码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浸润式的启蒙,为未来的科技人才埋下了最原始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实战练兵场,少年AI学院锻造"小科学家"。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是关键引擎,直接创造出一个人才的跨学段、长链条、贯通式的“传送门”。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首届少年AI体验营开营,来自北京各区23所学校的152名“科技苗子”齐聚一堂,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里学AI,练就深度研究能力,产出可投入市场孵化的项目成果。
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
——参加毕业典礼的嘉宾与师生
顶尖链接,实验班直通清华“导师天团”。海淀区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附中及海淀区教科院,开办了人工智能实验班,面向全区选拔学生,并由清华大学教师授课,目前已进入第三期。今年5月,首届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的学生毕业,55项课题成果、16篇论文惊艳亮相。而在去年十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已正式入驻海淀区,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再添一大助力。
生态赋能,全球首个“AI创新街区”打通“最后一公里”。更具前瞻性的是,2024年海淀率先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概念,以“三横两纵一带”串联清华、北大等37所高校,10个新型研发机构、5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6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1300家人工智能企业,打通从课堂到产业前沿的“最后一公里”!
运动会上的海淀AI人才不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更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科技新星",而这些少年“码”力,正是海淀“翻山生态链”鲜活有力的证明,亦是海淀AI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闭环生态”硬核的证明!
03
人才"码"力迸发:
才是海淀机器人秀翻全场的底气
运动会的聚光灯下,每一台“海淀造”机器人的高光时刻,都是无数次代码迭代的结果:
Booster T1整齐的方阵,
是团队对“协同算法”的执着;
L7的跳跃记录,
源自“柔性关节”的技术攻坚;
Galboot的分拣佳绩,
是机器人扎根真实场景的实战答卷。
从课堂上的好奇少年,到赛场上的“最强大脑”;从算法里的“0与1”,到机器人跃动的“钢铁之躯”——海淀人用代码翻越“浪浪山”,让“中国造”机器人在世界舞台上技惊四座、勇夺桂冠、刷新纪录。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聚光灯下,这些海淀人“才”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