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合集导航
☝点我浏览投稿细则
影像记录历史印记,光影书写时代变迁
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快门下显影,时代变革的壮阔图景在光影中沉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人工操作到数字赋能,每一个生产场景都是人类智慧的生动注脚,每一处工业景观都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集体记忆。
摄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冰冷的钢铁赋予温度,让机械的运转充满韵律。那些飞溅的焊花、精密的仪器、忙碌的身影,在快门声中凝结成永恒。这些影像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与机器对话的诗篇,是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画卷。
让我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共同描绘中国工业的壮美图景。无论是记录重工业的磅礴气势,还是展现智能制造的精密之美,抑或是捕捉产业工人的专注瞬间,都是对"中国制造"最生动的诠释。期待您的作品,为这个伟大的工业时代留下珍贵的视觉档案。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
精选作品
▲ 《繁忙的港区》©陈学明(江苏南通)
2022年8月10日拍摄于南通市任港码头。傍晚时分,天空云彩多变,南通市港务公司任港驳运码头,灯火初上,码头吊机设备却忙于从外轮货船上吊卸货物,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 《绽放》©贾骏(江苏镇江)
▲ 《人机协同》©蒋春桥(广东广州)
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广东机器人集创中心,人机协同工作。
▲ 《工业·咏叹调》(组照)©沈志坚(福建漳州)
▲ 《高空舞者》©汪鹏(湖北黄石)
2023年拍摄于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该作品用太阳轨迹作为天然追光灯,以特高压电缆为隐形剧场,将电力工人的百米高空作业重构为一场精密的空中芭蕾。通过动态凝固与空间解构的双重技法,在工业基建的刚性框架中,绽放出人体力学的诗意之花。
▲ 《复垦》(组照)©汪洋洋(辽宁本溪)
拍摄于2024年,本溪矿山复垦对于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恢复被破坏的土地,重新建立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是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
▲ 《方块之家》©王诚杰(广东中山)
2025年1月16日拍摄于广东广州。不同年代、风格的屋顶,藏着无数人的生活故事,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传统居住形态与时代变迁碰撞出的独特景观。
▲ 《百年酱香》©王勇毅(重庆)
2025年2月拍摄于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工业园,中华老字号迈进味业有200多年历史。
▲ 《工业穹窿》©吴六平(安徽马鞍山)
2022年7月3日拍摄于马钢长材事业部煤仓,煤粉仓清洗过后,斗轮机作业现场,采用框架式构图冷暖对比的方式拍摄。
▲ 《擎天立地》©徐鹏(陕西汉中)
2020年1月16日拍摄于陕西汉中勉县陕钢烟气治理工程钢结构大件吊装现场,广角镜头表现了工业现场环境和擎天立地的力量之美。
▲ 《三线记忆》(组照)©杨邦新(湖北宜昌)
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拍摄于湖北省宜都市境内原多家“三线”厂旧址。(国营288厂、388厂、238厂、717研究所等)
▲ 《蓝天磕头机》©战志红(山东济南)
2022年10月拍摄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正午无日,蓝天作幕。慢门轻抚磕头机,绘隐形金轮,在黄河口168平台旋转成钢铁的静默诗。
▲ 《现代化工厂》©赵启琛(江西新余)
大数据推荐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