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中,向着航天强国的奋进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我们仰望星空,向他们致敬——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他先后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无论是六七十年代的东方红一号、两弹试验,还是如今冲向浩渺宇宙的中国载人航天与行星探测,都发轫于钱学森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孙家栋,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他先后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称号。
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他是中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作为多个具有开创意义的空间探测器的总师、首席科学家,叶培建为中国航天事业兢兢业业地奉献了50多年,亲身参与我国卫星研制、遥感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发展,在多个领域作出了系统性、创造性贡献。2019年,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他的工作经历堪称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简史,航天史上许多个“第一”融入到了他的生命中,他参加研制了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主持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研制工作。他对卫星和飞船研制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挂帅执掌神舟飞船设计,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得以完成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栾恩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作为探月工程的主要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提出我国月球探测“探、登、驻(住)”三大步走和“绕、落、回”三小步走的工程实施技术发展路线,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他当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2014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一颗小行星为“栾恩杰星”,以表彰中国探月工程,为人类天文学和航天技术进步作出的贡献。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