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8月20日消息(记者刘昱)今年盛夏,一场以“数智赋能 全民共享”为主题的“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动在三秦大地如火如荼开展。作为陕西省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陕西省科协组织的一场场精彩活动吸引了市民群众广泛参与。
启动仪式(央广网发 陕西省科协供图)
数字活动精彩纷呈
7月18日,陕西省科协“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人工智能的道法术器势”专题科普讲座、演出科普剧《AI成长记》、百余名学生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活”科学分享会等多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启动后,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走进公众视野,让公众领略到了科学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陕西省科协供图)
陕西省科协“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一个月内,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活科学分享会、“AI 与生活”主题课程、“人工智能简史、原理与应用”科普讲座、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流动科普等活动陆续开展,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普及数字知识,提升数字技能,促进数字成果普惠共享,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贡献科协力量。
科普分享聚焦技术前沿
陕西科技馆充分发挥“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活”主题科学分享会12场,利用科学工作室开展“AI与生活”主题课程15场次,参与观众260人次。同时,分享及课程聚焦于AI与生活、学习、工作的深度融合,向学生普及AI知识,教会学生运用生成式AI工具进行辅助学习、科研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亲身体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此外,陕西省科协以《AI时代的人文与科学家精神》等为题,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讲座2场,深入浅出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是通过高中生“暖言猫猫”持续用AI生成暖心评论感动50万网友的实践,以及宁波医疗团队运用PANDA模型挽救患者生命的案例,聚焦AI技术背后的人文力量,解读人工智能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院士科普资源包进校园
活动期间,陕西省科协组织开展“‘陕’耀光芒”院士科普图书、数字影音视频、音频等资源包进校园活动,向全省10个地市的100所中学赠送《“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风华录(第三辑)》图书及数字视听作品200套。同时,依托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大篷车百县行活动,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24场,服务公众2.2万余人。组织中国流动科技馆陕西巡展活动,开展12场数字科普活动,服务公众1.8万余人。
下一步,陕西省科协将持续落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深入实施数字素养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数字教育培训,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科普,持续利用流动科普设施弥合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不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