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召开的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示范现场观摩会上,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正式发布并启用,标志着智慧监管技术在草原生态保护领域取得新突破。
据悉,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深度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草原过牧智慧化监管装置,通过无人机智能巡航监管终端、草原放牧智能监管终端、草原过牧智能监管平台和草畜平衡智能决策可视化平台等模块,系统实现草原植被实时监测与载畜量动态评估,能够科学核算冷暖季草原适宜载畜量,为基层执法提供高效的信息化监管手段,助力草畜资源科学利用,引领草原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努力打造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兴安样板”,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围绕草原智能化监管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畜牧局负责同志围绕草原过牧监管的最新政策要求分别作了详细解读。
近年来,兴安盟依托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积极探索智能化监管新路径、新方法,率先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开展智能化监管试验。依托智慧监管技术,执法人员通过操作无人机航拍获取实地图像,回传数据至监管终端进行分析,可快速计算牧草产量与实际牲畜量,判断是否超载放牧。经过阶段性测试,监测效率提升4到5倍,准确度达96%以上;两地草原草畜平衡指数下降10%,有效验证了智能监管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赴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平顶山地区,现场观摩、讨论交流智慧农牧产品以及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执法过程等一线应用场景。
上一篇:“脑机接口第一城”争夺战,开启!
下一篇:力箭一号“一箭七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