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区校企创新沙龙(第十期)在长阳创谷举办。本期活动聚焦AI大模型、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等前沿领域,围绕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与人才共育,探讨产教融合下的协同创新路径。来自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3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沙龙成功促成了多项具体合作意向与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主旨演讲中,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岚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情况。作为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她表示,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结合杨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饶卫雄以“AI赋能工业仿真软件”为题,介绍了团队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工业仿真软件的竞争力。重点分享了在“收敛难、求解慢、效率低”等问题下的技术突破,并结合汽车方向盘刚体、汽车座椅靠背钢结构、汽车风阻系数等实际场景,探讨科研成果的应用潜力。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区内企业需求与应用场景,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真需求”第一线。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赵君峤以“具身智能:迈向理解与行动统一的智能系统”为主题,分享了蒋昌俊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驱动了人类学习?”“机器如何像人一样学习?”通过一连串的发问,赵君峤带领大家“潜入”具身智能的世界,详细介绍了具身智能的数学模型、实现模型以及学习范式,并提出了物理本体具身智能与非物理本体“具身”智能面临的不同瓶颈。
火山引擎公共服务行业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杨溢以《城市AI工厂助力新生产力发展》为题,系统解读了平台定位与核心功能,并介绍了与杨浦区共建的“城市AI工厂”。他介绍,火山引擎将依托自身在大模型与智能体领域的优势,联合区域企业深化合作,推动场景孵化、技术演进与生态共建,助力杨浦打造AI驱动的经济增长飞轮,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普惠化发展。
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嘉宾结合行业实践分享了宝贵经验与合作诉求。火山引擎公共服务行业上海负责人方小艾深入介绍了“AI工厂”并表达了企业合作意向;上海得物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高级总监张英聚焦垂直领域大模型开发与仓储智能化管理,向高校提出了具体技术需求;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助理教授马文杰推介了已在人脸识别等场景验证的数学工具;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刘剑分享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经验;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行业研究高级专家赵诚展示了公司开发的时空智能产品工具包。
与会嘉宾直面产业痛点坦诚交流,针对得物集团仓储智能化、鸿添翼量子智能化工厂数据瓶颈、千寻位置机器人高精度时空感知等关键需求,相关高校专家精准把脉,并提出可行性技术路径。各方在深化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以及复合型AI人才培养等达成合作共识。
“区校企创新沙龙绝非流于形式的‘坐而论道’,而是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解题平台’。”区科经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正明表示,依托“一月一期一主题”机制,区科经委将持续精准聚焦区域产业发展的“真问题”,深度激活高校科研“富矿”,强力撮合技术、资本与市场,力促每一次交流都转化为实质项目对接、资源互补与可落地的合作成果。
下一步,区校企创新沙龙平台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会上碰撞出的火花,加速转化为实质性的合作项目,深化科技研发与产业实践的联动闭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
文字 | 毛信慧
图片 | 毛信慧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下一篇: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