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7月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工作前海推进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正式揭牌。
南方财经记者在会上获悉,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以下简称“中心”)立足打造全要素、综合型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后将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特色布局、多元参与”原则,着力破解技术创新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据了解,中心首批将围绕产业、民生、政务三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型消费、家政养老、城市治理、政务服务八大领域挖掘和设计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计划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征集技术产品不少于100项。
“政府先用” 瞄准八大领域
5月底,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复龙岗区成立深圳市首个省级应用场景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龙岗)”。
一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迎来揭牌。与工业强区龙岗略有不同,前海合作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依托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融合、金融赋能等方面叠加优势,将以“1-6-8”思路建设该中心。
具体来看,“1”即一个综合中心:以“场景策划—技术验证—市场对接—产品展示—交易落地—公共服务”为主线,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加快聚集一批“首创”技术、推出一批“首发”产品、撮合一批“首用”交易,打造集展示、交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场景创新平台。
“6”即六大功能定位:中心将开展场景创新全领域开放、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打造“全域开放的湾区枢纽”“示范引领的试验平台”“精准高效的对接桥梁”“永不落幕的展示舞台”“活力涌动的交易市场”“一站集成的服务中枢”。
“8”即八大重点领域,中心首批将围绕产业、民生、政务三大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型消费、家政养老、城市治理、政务服务八大领域,计划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征集技术产品不少于100项。
会上还介绍,中心将强化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汇”双向总部基地、深圳·前海e站通等平台载体联动,探索“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模式。
会上同步发布了深圳市今年首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能力清单”和首批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其中,“需求清单”有67个可开放需求场景,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传递“政府先用、市场跟进”信号,具体包括应急保障领域的巡检机器人采购、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风险监测预警;低空经济领域的医疗配送服务、全域智能巡查、水体智能监控;医疗卫生领域的诊疗服务助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医院综合平台建设等。
“能力清单”包括140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例如应急保障领域的应急大模型、防火预警分析、急救机器狗;低空经济领域的FPV热成像、高空系留灭火、建筑体检系统;医疗卫生领域的心智健康助手、抑郁早期预警、联新智慧病房等。
据介绍,“需求清单”有30项需求被“能力清单”覆盖,覆盖率达45%。
“场景”或成招商新抓手
近两年,伴随AI、机器人等产业迅猛发展,“场景招商”成为一种新兴招商方式,通过梳理和公布场景清单,从“给政策”向“给机会”转变,吸引有能力的企业“接单”落地。
以时下大热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例,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曾有一个直观类比,“照片拍得再高清,也拍不出重力场、电磁波;让小孩看再多苹果的图片,都不如让他自己拿着苹果啃一口。物理世界的维度非常丰富,数据的获取只能通过机器人的‘身体’与物理世界交互。”
场景落地是企业切实所需,也成为当下各城市竞逐的重中之重。据长城战略咨询统计,去年中国GDP前100城市中有超65个城市开展了场景创新相关工作,相较2023年增加超25个城市。
今年1月,上海市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及“加强场景招商”,加大智能工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超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以重大产业项目示范为支撑,吸引创新型企业赴沪发展。
在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首个落地龙岗区。该区应用场景创新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累计撮合场景项目299个,已落地场景项目156个,落地场景招商项目11个,促成企业合作金额超10亿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揭牌活动上,许多高科技企业也表达了对前海场景开放工作的支持与后续深化合作的可能。
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心可为深港企业提供“供需桥梁”,商汤科技将发挥在AI三要素“智能算力、算法模型、数据应用”维度的专业化优势,在大湾区打造更多AI终端应用示范。
蒙泰空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王泽众也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期待通过中心的平台优势,帮助公司链接有技术需求或合作意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