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人民日报6月29日头版:《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高层表态:破除“内卷式”竞争
行业迎供给侧红利
高层对光伏困境认知清晰,破除内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明确,后续光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有望加强。531抢装潮后,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承压,多环节产品跌破现金成本线,深化供给侧改革诉求迫切。此背景下,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集体减产、硅料头部企业推动多晶硅产能整合,均契合政策导向。
硅料与电池片为光伏供给侧
改革的核心抓手
硅料:生产流程复杂,启停成本高昂。硅料行业四家头部企业产能占据绝大份额,其技术强、规模大、定价话语权高,且利益相对一致,更易达成减产协议,助力尾部产能出清。此外,硅料环节企业间现金成本差距明显,领先企业成本远低于三线企业,在供给侧优化下,硅料环节率先实现产能出清更具优势。
电池片:技术持续迭代,承担着光伏技术进步重任。2023年末起,头部企业加速TOPCon电池技术迭代,不断导入新技术(leco优化、半片钝化、0bb等),持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电池提效。但二三线厂商在亏损下投资意愿有限,这将倒逼电池片环节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助力供需格局优化。
国内及全球需求增长仍可期
受抢装潮推动,国内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鉴于组件出货存在一定滞后性,叠加企业对国内外订单的灵活调配,有望在需求“真空期”形成有效支撑。此外,“沙戈荒”大型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叠加省级126号文件细则陆续出台,将为后续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综合看,25年下半年终端需求不会出现市场担忧的“断崖式”下滑,全年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仍具备可观潜力。在国内抢装热潮的背景下,出口业务也保持着较高的景气度。预计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保持5%-10%的增长速度,光伏组件端需求有望达到650-700GW的规模。
催化引擎
风险提示
产能出清滞后、技术路线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大宗商品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