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大出海”:从制造赋能到AI驱动
创始人
2025-06-27 09:22:26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深圳报道

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历经产业和技术迭代升级后,正走向新的阶段。

如果说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的出海多集中在制造产品直接输出;此后随着中国智造能力升级,进一步将产业链能力带动出海;在如今AI大模型浪潮下,围绕AI底层基础设施、智能化和服务等体系化能力出海正成为主要趋势。

近日举行的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峰会·深圳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指出,自2024年开始往后十年,相信中国企业带着AI能力出海势在必行。

多名来自华南的企业业务负责人在受访时都指出,智能化能力出海过程中,对算力、云基础设施也会提出更多需求,这背后考验着企业在海外的生态化协同能力,这是一场技术与时间的赛跑。

出海演进

2000年至今,中企出海经历了大约五个不同发展阶段,其背后的产业、经营特征也在持续变化升级。

根据刘伟光分析,在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的八年时间,“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9-2016年,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大量中国企业开始投资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自2017年开始,数字经济出海作为主要特征,电商、游戏和在线教育是其中主要行业;2022年开始,出海企业从此前以大型企业为主,变成有更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尤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逐渐将中国的产业模式带到海外。

2024年开始,中企出海扩大到以科技产品为核心的更广泛产业类型,出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伴随而来,中企出海也从早期的制造出海,逐渐升级为智造出海、数实融合;经营模式以单向输出的走出去模式,升级为研发、生产、供应链和销售服务等全球化网络协作模式。

在当前AI技术驱动下,出海浪潮也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过去一年来,我拜访了中国几乎所有主机厂,发现从2025年开始,中国每一台走向海外的汽车都配备智能化甚至是智驾能力,每一台手机都有AI能力,智能穿戴、无人机等也是强有力的AI产品形态。”刘伟光指出,云和AI结合不再是底层基础设施,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阿里云将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在全球每个节点部署全栈AI能力,增强出海合规、服务和生态团队建设。

云鲸智能高级副总裁Hower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在“大出海”趋势下,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将制造的产品经过运营包装后向外运输,而是“带着技术往外走”。

“现在跟中国企业肩并肩出海显然是不错的选择。”他进一步分析,以云鲸智能所在的泛机器人行业来说,出海也不再是以“制造更低价的机器”进行全球化竞争,而是带着更好的技术和方案走出去,这也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区别。

这意味着对于出海企业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附加值的竞争,还要涵盖全球统一的标准和开放程度、全球化的合规等方面。

技术驱动

如此背景下,出海企业所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在演变。

小鹏汽车副总经理、全球基础设施负责人谭蔚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小鹏出海从0到1阶段,首先是要打下基础,这包括技术和营销服务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在30个国家开展业务。

在此过程中,阿里云提供的云服务支持,可以帮助小鹏在海外立住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探索,在基础设施上构建AI能力,例如建立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智能化功能;随着后续面向更多海外国家探索,小鹏也在与阿里云共同寻求构建云基建等技术体系能力。

不止于汽车业务,小鹏还在围绕飞行汽车、AI机器人等进行业务拓维,其背后对AI算力的需求也将指数级增长。

谭蔚华分析道,汽车面对的主要是二维路面空间,但具身智能将面对的是三维物理空间,这些智能化设备对世界认知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算力需求也就随之变大。

据介绍,基于阿里云灵骏智算,小鹏汽车建成了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规模智能计算集群,算力储备达10EFLOPS,集群利用率峰值达98%。

目前,小鹏汽车正推进720亿参数规模模型的训练与优化,构建支持预训练、后训练、模型蒸馏及车端训练的全流程闭环。其中720亿参数规模世界基座模型,具备更强长链推理(CoT)能力,最新一代大模型成果已搭载在小鹏G7上。

“我们和阿里云一起构建了中国和海外之间的技术框架,中国和海外的技术架构是一体的,这样可以快速把国内的研发团队复制到全球,在不同的地方开服及开展其他业务,都能很快应用。”谭蔚华补充分析,由于智能汽车和未来的AI汽车属于新品类,不能完全采取传统节奏运转,而是需要更快速的云、开放的技术理念支持,与云服务厂商共创的过程非常重要。

Hower也指出,当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在寻求出海的时候,企业间能力的配合关乎出海实际成效,成本和技术是其中关键。

例如云鲸智能旗下产品在研发推进智能交互能力时,人和机器的交互门槛、机器人结合视觉能力对用户意图的理解都是关注重点。当有良好的工具和模型时,就可以让研发落地门槛快速降低;用户隐私和数据、不同区域间数据隔离等,也是出海过程中必要关注的方向,选择与头部云厂商共同深入打磨,对业务开展更有保障。

中企出海浪潮经历多次更迭,在本次AI大模型技术驱动下,正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一方面,AI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和研发落地方面的优势,加速将中国的优质产品带向海外;另一方面,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对数据合规提出的要求日益严苛,考验着企业从内到外的生态协同能力。出海这场征程早已演化成为一场多维度的接力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西国环动力取得微纳米臭氧催化...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西国环动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绿的谐波: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已步... 8月20日,绿的谐波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已步入小规模量产阶段。在机器人领域,公司正...
美格智能跌1.04%,成交额6...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8月20日,美格智能跌1.04%,成交额6.70亿元,换手率7.08%,...
GPU王座动摇?ASIC改写规... 文 | 半导体产业纵横 在ASIC市场,近日听到的一些言论是相悖的。 “全球众多ASIC项目中,9...
泰安宁阳:彰显服务品牌,推动客... 宁阳县以建设智慧物流体系破题,通过提升设施、建强机制、汇聚合力、数字赋能,打造了以智慧物流园区为龙头...
3年,2500家企业入驻! 利用机器人的 “独门技艺”筛选菌株,他们不断拓展着自己的微生物“科技版图”;带着让“汽车飞上天际”的...
阿为特公布“一种气动式弹性毛刺...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阿为特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气动式弹性毛刺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安徽鸿一取得十字柱组立机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鸿一智能装配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十...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 赋能产...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正深刻影...
特别关注|双燃料发动机,双重机... 随着2025年1月FuelEU Maritime法规的生效,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净零...
原创 小... 我们都知道,目前在全球市场国产手机可谓是一骑绝尘,几乎干掉了所有的国外品牌。不过国产尝试依然面对一个...
企业微信5.0正式发布 推出三... 8月20日,企业微信团队举行了2025新品发布,企业微信5.0正式发布,新版本全面融合AI能力,推出...
淘宝内测AI搜索,AI电商真的... 经观评论 陈白 | 文 2025年国内互联网大厂们争夺大半年的AI搜索赛道,迎来了电商新玩家——淘...
封面科技参编 新闻行业大规模预... 新闻行业大模型预训练模型系列标准 图源:新华社 近日,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发布,中国标准出版社出...
加速关键核心技术验证迭代,20... 关于开展2025年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科技新场景开放,加速关键核心技术...
让机器人“能听会懂” 绵阳揭开...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0日电 (王泽宇 尹秦)8月1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内,一台背着...
中创智领取得一体机调节立柱装置...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
星虹科技取得节能永磁无刷直流电...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门市星虹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节能...
阿里Qwen-Image模型:...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迎来重大突破。阿里巴巴近期发布了Qwen-Image,这一图像...
音贝尔科技取得嵌套式蓝牙耳机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音贝尔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