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缓衰老到“细胞工厂”,合成生物学重构生命密码
创始人
2025-06-25 15:21:12
0

·合成生物学能够通过将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改造为高效的“细胞工厂”,创造高价值功能分子,重构人们的营养“食谱”。

如果说计算机是通过0和1的二进制代码构建了数字世界,那么合成生物学就是一门以DNA为“编程语言”,对生命体进行设计、改造甚至从头创造的颠覆性学科。它让我们得以像工程师设计电路一样,重编程细胞这一最精密的“生命机器”,以满足医疗、营养、材料等领域的特定需求。

6月23日,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主办的“2025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论坛汇聚了全球学术界、产业界与投资界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绿色发展的核心议题。

“治疗”衰老:从监测到介入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大医疗挑战之一。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在疾病出现后才介入治疗,而合成生物学的前沿探索正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模式——通过对“生物学年龄”进行监测来提前介入衰老进程。

“我们认为不能等到人生病的时候再给他治疗。”新加坡国立大学特聘教授Brian Kennedy在主旨演讲中强调,“在人健康的时候,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干预。”这种从“治疗”到“预防”的理念转变,核心在于精准量化和干预衰老过程。

Kennedy教授介绍,科学界在15年前还无法有效监测和衡量人类的衰老速度,但如今情况已发生革命性变化。通过分析DNA甲基化等海量的组学数据,科学家们构建了多种“衰老时钟”,能够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个体的生理年龄和健康轨迹。

“现在可以识别出哪些人衰老过程是比较正常的,而哪些人衰老是有问题的。”他解释道。基于这些精准的生物标志物,科学家可以开发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例如通过特定的膳食补充剂或药物,针对性地延缓特定维度的衰老,从而实现更长久的健康生活。

这一领域已催生出庞大的“长寿产业”,涵盖了诊断公司、营养品、医疗技术乃至高端长寿诊所等多个赛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数万亿美元。合成生物学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无论是开发新型抗衰老分子,还是生产高纯度的营养补充剂,都展现出巨大的创新机遇。

产业化突围: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是当前医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前沿方向之一,它为攻克癌症、遗传病等疑难杂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所谓细胞治疗,就是将患者或捐赠者的细胞(如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工程化改造,赋予其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等特定功能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如同为患者注入一支精准的“生物军队”。而基因治疗,则是直接修复或替换导致疾病的缺陷基因,从根源上进行治疗。

合成生物学为此提供了核心的“编程工具”。科学家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细胞的DNA,实现复杂的“指令”植入。然而,从实验室的惊人突破到惠及大众的成熟产品,这条产业化之路依然充满荆棘。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院长潘曙明坦言,临床医生能看到现象和问题,但解决方案亟须多方协作。“这些话题光靠临床医生解决不了,”他表示,“更加需要的是产业界和学界、企业界一起来努力来做这件事情”。

成本是产业化面临的最核心挑战之一。Stimuliver首席商务官Giles Dudley以欧洲的细胞疗法为例,指出其“高得令人咋舌”的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他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独特优势。他将之与电动车产业类比:“中国可以利用这样强大的制造能力,真正实现颠覆细胞疗法的价值链和成本链”。这意味着通过工艺创新和规模化生产,中国有潜力将昂贵的尖端疗法变得更加普惠。

除了成本,创新的模式也至关重要。Giles Dudley分享了国际生物创新孵化机构的成功经验,强调“以终为始”的理念。“对于创新企业来讲,必须从退出开始反向建构,而不是获得资金后再进行改造”,他建议道。这种从创立第一天起就将监管、商业化和最终退出路径纳入考量的模式,能够有效减少资本浪费,提高创新效率。

合成生物学重构人类营养体系

如果说生物医药是守护健康的“盾”,那么人类营养就是构筑健康的“基石”。合成生物学能够通过将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改造为高效的“细胞工厂”,创造高价值功能分子,重构人们的营养“食谱”。科学家首先解析出目标营养分子(如某种维生素、稀有甜味剂或特定蛋白质)的天然合成路径,然后将编码这条路径上各种酶的基因片段,“组装”并植入到微生物体内。在巨大的发酵罐中,这些被赋予新功能的微生物以糖等廉价原料为“食”,便能持续不断地生产出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多名与会者提到这种制造方式的必要性和优势。首先,它能克服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如角鲨烯,传统上需通过捕杀鲨鱼获得,而合成生物法则能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生产。其次,它能确保产品的纯净与安全,避免传统植物提取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残留和批次不稳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创造出更优质的分子,比如祛除天然食物中的过敏原,从而生产出更健康的蛋白质。

然而,与生物医药类似,营养产品的产业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华东理工大学的魏东芝教授在讨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行业过于聚焦前端的分子和细胞层面,而忽视了后端。“往往在过去这些年的时间里,大家过于集中于分子和细胞的水平,对于反应器水平和分离纯化的环节往往是忽视的”。

他以合成生物法生产“角鲨烯”为例,前期菌株构建可能仅需数月,但放大生产中目的基因丢失、下游分离纯化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真正瓶颈。魏教授强调,必须以“全链条”的思维进行产业规划,从菌株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发酵、分离乃至废水处理等所有环节。

上海交通大学的瞿旭东教授则用一个“卷”字生动描绘了营养健康产品领域的现状。由于目标分子池有限,国内大量科研单位和企业蜂拥而上,竞争异常激烈。在他看来,要想突围,一方面技术上要做到极致,成为“卷王之王”,将成本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还要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提供扎实的科学证据以获得审批。

多名与会者提到,监管部门对生物合成方法的安全性、副产品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科汉森公司前亚太区总监江华强调相关企业应提前进行全球合规布局、利用生态协同效应以及构建坚实的专利壁垒的重要性。“任何一项颠覆性的创新天然就会和监管产生碰撞,”他指出,“提早通过扎实的临床科研数据来说服监管部门,是缩短产业转化周期的有效方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均胜电子发布机器人全域控制器胸... 记者从均胜电子获悉,公司在机器人“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积极进展,推出行业首创的“...
广东宝星取得一体双刀双梁桥式自... 金融界2025年8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宝星新型石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一...
高通发布第二代骁龙W5+与W5... 2025年8月21日,高通技术公司有了大动作,推出了第二代骁龙W5+和第二代骁龙W5可穿戴平台。这一...
男子酒后“自动驾驶”,醒来已上... 据央视新闻8月21日消息,现如今,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越来越普遍,但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近日...
原创 深... “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女人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数千年。 在神话传说中,不同文明都有自己...
“未来教室”开进社区暑假课堂 (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哇!我的麦子熟了!”“光合作用加速!”在沈阳市铁西区凌空...
全红婵“被带货”土鸡蛋,AI克... 当“AI孙燕姿”横空出世时,人们还在惊叹于技术进步之快,而今被滥用的AI克隆技术已经成了人工智能合规...
“一刻登机” 南航在广州-上海... 8月20日,南航在广州-上海虹桥往返航线推出“极速一刻 自在登机”(“一刻登机”)服务,这也是继广州...
智能电动汽车评测结果揭晓:小米... 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每一次的测评结果都备受关注,它不仅反映了各品牌车型的综合实力,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
原创 淘... 淘宝首位程序员是谁呢?问一下AI,给出的答案是“蔡景现”,内部花名为“多隆”! 但其实蔡景现并非科班...
谷歌手机十年最狠升级,全家桶A...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KingHZ 【新智元导读】还没等到苹果出手,谷歌直接截胡了!昨晚,全新P...
请立即更新:苹果紧急修复iPh... IT之家 8 月 21 日消息,科技媒体 bleepingcomputer 昨日(8 月 20 日)...
都在造电车,但小米和华为还不是... 华为和小米几乎同一时间从科技圈进入到车圈,两家企业的竞争跳跃式的进入到了另一个行业。 网上,两家企业...
2025数博会|东彩科技将携“... 即将启幕的数博会,将迎来一位“新面孔”——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与去年以嘉宾身份观摩学习不同,...
和泽科技美妆装备跻身国际顶流 (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朱寅敏 本报讯 连日来,在南浔区练市镇的和泽科技(湖州)...
翰凯斯申请对非公开道路勘测方法...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福耀玻璃公布“黑边显示玻璃、投...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黑边显示玻璃、投影系统及车辆”专利公布。...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 当机器人的舞步 踏出《秦俑魂》的韵律; 当人机同台走秀 碰撞出科技与时尚的火花; 当机器人军团踏出整...
2025第三届全国工业文化摄影... 图文合集导航 ☝点我浏览投稿细则 影像记录历史印记,光影书写时代变迁 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快门下显影...
原创 工... 今天咱来聊聊蚂蚁啊,这小东西可太有意思了。你看那工蚁,一辈子忙忙碌碌,找吃的、照顾幼虫、保卫蚁巢,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