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度科普: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创始人
2025-06-03 19:21:20
0

你是你的身体吗?乍一听,这似乎是个不言自明的肯定回答。毕竟,我们通过这副躯体感知世界,触摸温度、聆听声音、品尝美食,身体就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媒介。

但当我们深入思考,在某些维度上,这个答案却变得模糊不清。究竟要从身体中去掉多少部分,那个被称为 “你” 的存在才会消散?而追问这个问题本身,又是否真的蕴含着值得探寻的意义?

在我们的身体里,隐藏着一个浩瀚的微观宇宙。数以万亿计的细胞在体内生生不息,这个数字比银河系星星总数的十倍还要惊人。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精密运转的生命体,由至少五万种蛋白质搭建而成的复杂机器。

它们没有意识,不会像人类一样产生意图与目的,只是遵循着生物程序默默运作。在显微镜下,细胞们展现出独特的形态:红细胞如双面凹的圆盘,在血管中穿梭运输氧气;神经细胞伸出长长的突触,编织起庞大的信息网络。

尽管没有思维,细胞却是独立的个体。它们相互协作,组织成各种精妙复杂的结构,各负其责。消化系统中的细胞负责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免疫系统的细胞如同忠诚的卫士,时刻警惕着病原体的入侵;肌肉细胞通过收缩与舒张,让我们得以自由行动。

如果将部分细胞从身体中分离,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它们依然能凭借自身的代谢机制存活一段时间。就像实验室里培养的皮肤细胞,在特制的培养液中,能继续生长、分裂,仿佛在延续着脱离人体后的 “生命篇章”。

这就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不对等关系:细胞可以离开你,在特定条件下开启新的生存模式,但是你却不能离开它们。一旦排除所有细胞,那个鲜活的 “你” 将不复存在。那么,是否存在一个精准的标准,来界定保留多少细胞才算是 “你” 呢?

现实生活中,器官捐献的现象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当你捐献出一个器官,几十亿原本属于你的细胞将在别人的体内继续生存。这些细胞带着你身体曾经的 “记忆”,在新的宿主中继续执行功能。这是否意味着你的一部分变成了另一个人的?或者说,在对方的身体里,留存着属于你的生命印记?

让我们进行一场思想实验。设想你和一个随机遇到的人交换细胞,每次交换一个,对方得到你的一个细胞,你也获得对方的一个。随着交换次数的增加,究竟交换多少细胞后,他会变成你?这看似荒诞的场景,实则像一个缓慢的 “生命传输” 过程,这让人思考:自我的本质究竟是细胞的集合,还是另有其因?

人体处于永恒的动态变化之中,细胞的生死更迭从未停歇。科学研究显示,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短短时间内,就会有 2.5 亿多的细胞走向死亡,平均每秒有 1 - 3 百万个细胞凋亡。7 年之内,身体的细胞至少会全部更新一次。每一次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在细微之处改变着你。

从婴儿到老年,身体内的细胞历经了上千亿次的更换,此刻的你,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张身体快照。

然而,生命的规律并非总是一成不变。

有时候,细胞会 “反叛”,不愿意遵循正常的死亡程序,开始质疑组成身体的自然法则,这种情况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癌细胞切断了与正常细胞之间的有机联系,摆脱了生长调控,变成了不死之躯。不同于外部病原的入侵,癌症是部分细胞将自身的生存权凌驾于整个身体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癌细胞就像身体里的 “小怪兽”,为了生存疯狂增殖,破坏着身体的和谐秩序。

这又引出新的疑问:是什么赋予一个细胞 “你的” 属性?或许答案藏在 DNA 之中。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身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拥有相同的基因编码,就像每个细胞都持有一份相同的 “生命蓝图”。但最新的科学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事实上,基因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板,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发生突变。在大脑中,这种基因的动态变化尤为显著。研究发现,成年人大脑中的一个单独神经元,其基因中会出现多达一千个突变,而这些突变在周围细胞中却踪迹全无。

这让人困惑:到底基因在定义 “你” 的过程中,占据着多大的权重?

更令人惊叹的是,人类的基因中大约有 8% 源自祖先感染的病毒。这些远古病毒将自身的基因片段融入人类的 DNA,历经漫长岁月,成为了我们遗传信息的一部分。细胞中的线粒体,作为细胞的 “发电站”,曾经是独立的细菌,在进化过程中与祖先细胞融合,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 DNA。平均每个细胞拥有上千个线粒体,这些看似 “外来” 的成员,却早已成为 “你”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层层叠叠的发现,是不是让你感觉思维陷入了混乱?再回溯到起点,我们深知人体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构成,而构成细胞的微小结构也在持续变动。从原子到分子,从细胞器到细胞,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它们的组成和状态不断更新。

或许我们自身就像一幅永不停歇的画卷,没有清晰明确的边界。尽管如此,我们却拥有独特的自我意识,能够思考时间与空间、生命与死亡等深奥复杂的问题。我们存在于当下这一瞬间,却又仿佛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那么这幅生命画卷的起点究竟在哪里?是人类第一个祖先出现的那一刻,生命开始顽强征服星球的瞬间,还是构成生命的元素在恒星中诞生之时?我们的大脑虽然渺小,却有能力思索这些宏大的命题。生命边界的模糊性,让现实变得难以把握。或许,开始与结束、生与死、你和我,本就不是绝对的二元对立,而思想如同潺潺流水,在复杂而美丽的宇宙中真实流动,恰似一幅迷失又独特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它无尽的奥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血液透析浓缩液注册单元划分的依... 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过程中,注册单元的合理划分直接影响企业的注册效率、成本控制以及产品的市场准入速度。...
工信部《2025年5G工厂名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5年5G工厂名录...
原创 刚... 今天,就在,苹果官方宣布将在9月10日凌晨1点召开2025年秋季发布会,iPhone 17系列手机要...
模型、数据、场景,企业级AI落... “下一轮 AI,卖的不是工具,而是收益。”——红杉资本合伙人Pat Grady把这句话称为“万亿美元...
中国电信以工业智能体助推产业升... (记者 杜峰)当前,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近日,工信部、国务院等相...
中国电信全方位夯实网络基础 满... (记者 张苏慧)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办。中国电信以“智云筑基,惠聚息...
国企动态丨市工业与能源集团成功... 2025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近日,鹿城区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温州能源博物...
编织量子经纬,江苏如何锁定主动... □ 本报记者 许愿 姚政宇 手机电量永不耗尽,导航系统时刻精准无误,疾病在刚出现异常细胞时就被瞬间检...
续航焦虑党救星!开学季长续航手... 开学季临近,学生们在选购时不仅关注性能与拍照,更看重能否支撑一整天的课程与活动。随着各大厂商在电池与...
效率捷径的代价:AI 正在让你... 文 | Edu指南 我对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善生活总体上持乐观态度——科学研究、医疗诊断、辅导,以及我...
“拇指越长,脑子越大”是真的吗 图片由AI生成 【科普园地】 当我们用拇指和食指灵巧地捏起一枚细小的图钉,或是稳稳地握紧一支笔写下名...
贵阳正式进入“数博时间”! 8月27日,随着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数字政府”交流活动等一系列前沿会...
智能设备集体上岗,城市“大脑”... □ 本报记者 杨易臻 近期,几台新型无人零售车与物流车在南京中新生态科技岛江岛智立方产业园投入测试。...
耳聋基因筛查:守护听觉健康的关... 2025年8月25日是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听力残疾是...
Spotify推出消息功能,力...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为打造更具社交属性的内容消费应用,Spotify(声田)推出了应用内好友聊天功能...
手和大脑是同步进化的?新研究发... 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近日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与拇指可能是同步进化的。研究得出的规律表...
原创 “... 从8月下旬开始全球金融市场开启“滞涨”模式,如果你说A股在横盘震荡,那么欧美股市就是震荡下行了,关键...
现在开始,手机充电务必调整一下...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 对许多人而言 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 也让市面上催生出许多噱...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 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10余年的准备和...
国家出台顶层设计 破解AI应用...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 宋宇晟)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8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