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缘何次第开?
创始人
2025-05-30 22:00:17
0

首次绘制了高质量的花生泛基因组图谱,并找到了影响花生籽粒大小和重量的“关键分子开关”,为未来花生基因组学辅助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首次破译了花生野生四倍体基因组和三维基因组图谱,阐明了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突破了复杂性状下挖掘定位功能基因的难题;

创建了花生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培育出高产高蛋白高油酸突破性花生新品系6个,以及农大花103、农大花201等4个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为花生产业的提质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殷冬梅教授团队,以基因图谱为笔、以田间地头为纸,在花生遗传育种领域书写着“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经典传奇。

发现“关键分子开关”

河南农业大学殷冬梅教授团队最新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的花生泛基因组研究成果,更是国内外业界专家的称赞,也成为权威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民网英文版、新华社等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发布这一重大成果。

据介绍,殷冬梅教授团队联合澳大利亚道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家专家团队,研究分析了269份花生种质(包括野生种、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的全基因组多样性,发现了显著的遗传差异,并强调了与更大种子发育直接相关的变异。这是全球研究团队通过组装首个完整的花生泛基因组,识别出影响种子大小和重量的关键结构变化——这是实现产量最大化的两个重要性状。研究表明,删除通常会限制种子生长的Aharf2-2基因可使种子显著变大。

莫道克大学作物与食品创新中心主任拉吉夫·瓦尔什尼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花生基因组变异资源,将成为未来花生育种和作物育种工作的宝贵工具。”

从“一粒种”到“一张图”

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2006年的实验室里,殷冬梅正带领团队面对“无实验室、无团队、无基础”的“三无”困境。为收集野生花生种质资源,他们踏遍河南200余个乡镇,在黄河滩涂的沙土地里挖掘基因宝藏。20年间,团队攻克异源四倍体野生花生基因组破译、三维基因组图谱绘制等世界级难题,首次揭示基因AhARF2-2变异如何调控籽粒膨大,将花生单产潜力提升15%以上。

2019年,殷冬梅在国际花生基因组大会上捧回“杰出贡献奖”,标志着中国花生研究从“跟跑”转向“领跑”。“科研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殷冬梅的团队里,既有深耕田间30年的“老把式”,也有掌握生物信息学的“90后”博士。这种跨学科协作催生出“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育种4.0模式,将新品种选育周期从12年缩短至6年。

在郑州中牟的试验田里,农大花103、农大花201等新品种正以亩产超600公斤的成绩改写高产纪录。这些“科技金种子”不仅油酸含量突破80%,更兼具抗青枯病、抗倒伏等特性,让农民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团队累计培育的9个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从“实验室”到“直播间”

当殷冬梅团队发现传统栽培技术导致养分利用率不足40%时,他们创新提出“精准施肥+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使氮肥利用率提升至55%。在南阳社旗县,农民张大勇通过手机APP就能获取土壤墒情数据,曾经的“望天田”如今亩产增收300斤。

为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团队开创“云端课堂+田间学校”双轨模式。每周三晚的抖音直播间里,殷冬梅用河南方言讲解“花生三遍药”技术要点,累计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在原阳农场示范基地,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等12项技术集成应用,让百亩核心区亩产突破700公斤,成为全国智慧农业样板。

从“金种子”到“金产业”

驻马店正阳县,由殷冬梅团队技术支撑的花生深加工产业园正吞吐着万吨原料。高油酸花生油、花生蛋白粉等20余种产品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带动全县花生种植户年均增收1.2万元。这种“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农民的“真金白银”。

“花果缘何次第开?是因为我们用心浇灌,用爱培育。”殷冬梅深情地说。在她看来,花生不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她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它、推广它,让这粒小小的花生,在广袤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面对荣誉,殷冬梅始终保持着农学人的质朴:“我们只是种下了一粒种子,是千万农民用汗水浇灌出了今天的丰收。”

从基因图谱上的微观世界,到中原大地的万亩良田,殷冬梅团队用科技之光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当春日的暖阳再次洒向试验田,那些破土而出的新芽,正诉说着一个关于执着、创新与奉献的故事——这或许就是花果次第盛开的终极密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为Mate XTs官宣:抢在... 近期,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两大重要发布消息。先是苹果官方宣布,其备受瞩目的202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定于...
逢时科技蝉联“隐形独角兽”,全... 8月23日,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五届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2025)在广州举办。作为全球...
从“跑腿签”到“指尖办” 效率... 传统审批流程耗时费力、纸质文件堆积成山的场景,在采油一厂已成为历史。 如今,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
新闻1+1丨朝哪发力?怎样落地...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文发布,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聚焦科技、产业、...
原创 寒... 谁也想不到,一家直到去年还从未赢过利的企业,股价在两年多时间翻了几十倍,从40多元暴涨至1400多元...
工信部: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 据央视新闻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8月27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数字技术擦亮制造业的绿色底色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领...
工信部: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8月27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
标准化、人才化、产业化,上海B... 在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中,近300张深化图纸、超3万个点位坐标凭借BIM+AI技术全自动生成,无一差错...
首届AI国际人才峰会在香港举办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漪)8月26日,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在香港联合举...
国产操作系统,新突破! 国产操作系统又有新突破。26日在京举行的2025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 我国首个6.6内核商用桌面...
数字天津 引领未来——从算力筑... 来源:西部网 数字浪潮奔涌,重塑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恰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
马斯克预言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远超... 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回应了大卫·斯科特·帕特森的帖子。帕特森估计,到2030年,所有工作岗...
新华全媒+|提出六大行动!“人...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何印发意见?意见部署哪些重要工作?一起来了...
问止中医已递交招股书 ,或成为...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在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深入实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
格力电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电...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电加...
小米新零售出海,落子东南亚 小米新零售出海首站落子东南亚。 8月27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小米集团获悉,2025年是小米新零售的出...
ST逸飞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ST逸飞(68864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新一代国产操作系统又有新突破 来源:北京晚报 国产操作系统又有新突破。昨天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我国首个6....
国务院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李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