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上,“开放式耳机”“不入耳耳机”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无论是运动场景的分享,还是日常通勤的生活记录,这类耳机频繁出现,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运动爱好者和上班族的常用装备。
面对市场上价格跨度大、款式多样的开放式耳机,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作为长期关注耳机的爱好者,我结合实际体验,筛选出三款不同价位的热门机型进行对比——399元的虹觅Ultra、699元的小米开放式耳机、489元的倍思Eli。以下将从核心性能、外观设计、音质表现和防漏音能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清晰的选购参考,让大家少走弯路。
------------------------------------------------------------
这三款耳机使用体验都不错,也各有长处。虹觅Ultra性价比出色,配备蓝牙5.4芯片,防水效果最佳;充电采用触片式设计,还有防漏音功能;小米开放式总续航表现三者最好,但是单耳机续航不如虹觅Ultra,倍思ELI,各方面表现稳定,日常各种需求刚好满足。
-------------------------------------------------------------------------
虹觅Ultra采用触片式充电设计,相比传统充电方式,这种设计扩大了耳机与充电仓的接触面积,不仅提升了充电效率,还降低了接触不良的概率。防漏音功能是一大亮点,轻击耳机三下就能开启,能有效减少声音外泄,在图书馆、地铁等公共场合使用也不用担心打扰他人。
而倍思ELI和小米开放式耳机都采用传统的触点式充电,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实际使用时,搭载了防漏音模式的虹觅Ultra防漏音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款耳机 。
------------------------------------------------------------
在充电盒设计上,虹觅和倍思表现更好。这两款耳机的充电盒小巧精致,外观好看,放裤兜里或者小包包里都不占地方,出门携带很方便。相比之下,小米的充电盒虽然尺寸不算大,但重量和长度都比另外两款明显要大。放在兜里能明显感觉到沉,走路时还会晃动,日常随身携带的舒适度就差一些。 虹觅和小米的外壳较有质感,倍思的透明舱盖设计虽然观感不错,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塑料外壳质感比剩下两款差一些。
-----------------------------------------------------------------
倍思ELI:倍思这款耳机搭载16.2MM超线性发声单元,声音振动稳定、音量大,配合低频增强算法,能加强低音表现,表现出色不失水准。
虹觅Ultra:虹觅Ultra价格实惠,但音质表现一点不差。它采用16.2mm超大动圈单元,发声响亮饱满,石墨烯振膜能清晰呈现音乐细节。经过虹觅声学实验室专业调音,各种曲风都能呈现细腻丰富的听感。
小米开放式耳机:漫步者Comfo Solo同样出色。17*12MM宽频强磁复合单元搭配高驱动声学技术,让声音层次更丰富。无论是节奏强烈的歌曲,还是舒缓的音乐,都能精准还原细节,听感不错。
----------------------------------------------------------------------------
体验完这三款耳机,发现它们各有亮点:虹觅Ultra的防漏音模式非常实用,敲击三下就能开启,在图书馆、地铁等场合使用也不用担心影响他人。触片式充电设计减少了接触不良的问题,IPX6级防水应对运动出汗或小雨天气毫无压力,价格也更亲民。
倍思Eli充电仓采用透明舱盖的设计,观感不错,耳机实际表现满足日常使用的情况,如果需要满足音质,续航等需求,表现可能不如其他两款耳机。
小米开放式耳机胜在性能均衡,重量轻佩戴舒适,音质、防水、续航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没有明显短板,适合有一定预算,而且追求综合体验、希望耳机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稳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