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与您分享:(高德、百度地图搜索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可查)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聋”(简称“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HL。患者多为单侧发病,双耳同时发病罕见,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50-60岁人群高发,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
突聋的典型症状?
1. 听力下降:是主要症状,多为单侧,听力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几天内明显下降,有的患者会觉得听声音模糊、听不清,就像隔着层东西听一样。
2. 耳鸣:很多患者会伴有耳鸣,耳鸣声多样,比如嗡嗡声、嘶嘶声、蝉鸣、机器轰鸣声等,耳鸣可发生在听力下降之后,也可能发生在听力下降之前,有的病人因耳鸣而忽视了听力下降的症状。
3. 耳闷胀感:耳朵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好像耳朵里塞了东西,会影响耳部的舒适感。
4. 眩晕或头晕: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感觉天旋地转,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的话是感觉头重脚轻、昏沉沉的。
5. 听觉过敏或重听:对声音变得很敏感,正常音量听起来觉得很刺耳;重听就是听声音会有畸变,和正常声音不一样。
突聋的病因?
目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 内耳血管病变:内耳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听神经及内耳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听力下降。比如动脉硬化、血管炎等疾病,会影响内耳血管的正常功能。
2.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如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可能侵犯内耳,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引发听力下降。病毒可能直接损害内耳组织,也可能引起内耳的免疫反应。
3. 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错误地攻击内耳组织,导致内耳结构和功能受损。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
4. 内耳窗膜破裂:比如用力擤鼻、潜水、坐飞机时气压变化,或者头部受到外伤等,可能导致内耳的圆窗膜、卵圆窗膜破裂,引起突发性耳聋。
5. 其他因素:过度劳累、熬夜、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噪声暴露等,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一些遗传因素也可能使部分人更容易患突发性耳聋。
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耳聋的分级标准?
正常:<25分贝(dB HL)
1. 轻度耳聋:听一般谈话无困难,纯音测听语言频率(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阈在26-40分贝(dB HL)之间。比如在环境稍嘈杂时,可能听不太清别人说话。
2. 中度耳聋:听一般谈话有困难,纯音测听语言频率的平均听阈在41-55分贝(dB HL)之间。此时需要对方提高音量或重复说话内容才能较好理解。
3. 中重度耳聋:听大声说话也感到困难,纯音测听语言频率的平均听阈在56-70分贝(dB HL)之间。交流时即便对方大声讲话,也可能有较多信息听不清。
4. 重度耳聋:仅能听到耳边大声呼喊,纯音测听语言频率的平均听阈在71-90分贝(dB HL)之间。日常交流基本依靠较大音量的声音或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
5. 极重度耳聋: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纯音测听语言频率的平均听阈大于90分贝(dB HL)。
突聋的治疗?
突聋 强调早期治疗,需在发病后72小时黄金治疗期内开始,治疗效果和就诊时间密切相关,越早治疗,恢复的可能性越大。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
1.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抗炎、减轻内耳水肿,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恢复听力。可以口服,也可耳后或鼓室内注射给药,后者能让药物直接作用于内耳,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 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银杏叶提取物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巴曲酶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溶解血栓,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
●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能营养内耳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其他: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还可能会用到一些抗氧化剂,如硫辛酸,减轻内耳的氧化应激损伤。
2. 高压氧治疗:
在高于正常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纯氧,提高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含量,改善内耳的缺氧状态,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按疗程进行。
3. 佩戴助听器:经过规范治疗后,如果仍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影响日常生活交流,可考虑佩戴助听器,帮助提高听力。
4. 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极重度耳聋,经过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且符合植入指征的患者,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直接刺激听觉神经,恢复部分听力。
突聋的预防措施?
突发性耳聋除了规范治疗外,有效的预防也很重要,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风险:
1.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控制病情发展。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保护耳朵:减少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如工厂车间、酒吧、演唱会等。如果必须处于这类环境,要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连续佩戴耳机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尤其是高音量使用。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部进水,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感染。洗头、洗澡时可以使用耳塞保护耳朵。不要用尖锐物品挖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引发耳部感染,影响听力。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身体和内耳的神经、血管等得到充分休息。规律作息,避免日夜颠倒和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影响听力。进行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4. 调节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会影响内耳的神经调节功能。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比如每天花15-20分钟做深呼吸练习,能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5. 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如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等)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恢复。戒烟、戒酒。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避免加重内耳积水。
6.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毒侵犯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