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断提升的大模型能力,Agent成为今年大模型领域各家厂商最关注的方向。大厂大模型的B端客户战也随之打响。
此前,字节已推出Agent开发平台Coze,百度和阿里也有千帆平台、百炼平台,专为服务企业用户。近日,腾讯推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整合腾讯云行业领先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全面的 Agent(智能体)能力,帮助企业定制专属智能体。
5月21日,在2025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的大模型战略第一次全景亮相。
从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到AI云基础设施,再到智能体开发工具、知识库以及面向场景的应用,腾讯大模型矩阵产品全面升级。腾讯表示,将通过持续打磨技术和产品能力,为企业和用户在大模型时代打造真正“好用的 AI”。
此前,腾讯云就已推出大模型知识引擎,以RAG为技术为核心,帮助企业构建大模型应用,已经积累下一批企业级用户。
此次,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CEO汤道生首次完整阐述了腾讯云的大模型战略,即通过“四个加速”,加速大模型创新、加速智能体(Agent)应用、加速知识库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升级,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好用的AI”。
在基础模型之外,腾讯首次提到Agent。
通过近期一系列架构调整,腾讯已将旗下与大模型相关的AI产品和应用都聚集到了同一个事业部。
今年1月,先是AI助手腾讯元宝被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转入了CSIG;2月,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更多AI应用也被转入了CSIG。随着这两次调整,再加上CSIG原有的腾讯云业务,CSIG已经成为腾讯AI产品落地的核心部门,同时面对个人用户与企业客户。
经过这些调整之后,腾讯提升了Agent的重要性。
上周,腾讯发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上,马化腾、刘炽平等高管提出基于微信构建Agent生态的想法。5月19日,腾讯QQ浏览器上线了名为“Qbot”的Agent,Qbot可以帮助用户执行文件格式转换、应用更新等任务。有媒体报道称,Qbot会与腾讯内部其他产品合作,成为类Manus的通用Agent。
此次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的发布,则意味着腾讯将在提高C端用户留存率的同时,争夺B端客户。
据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介绍,基于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用户可以让Agent自主拆解任务和规划路径,主动选择和调用工具。平台也首次实现了零代码支持多Agent的转交协同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智能体搭建的门槛。面向确定性比较高的执行流程,用户也可以采用工作流模式,拖拉拽各种原子能力,让Agent基于固定流程运行,得到更确定性的结果。
吴运声表示,“不同场景需要不同Agent,不只是腾讯自己的产品需要Agent,只要企业业务复杂度高、知识密度强、人力成本高,那么这个行业就应该考虑用Agent重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