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将在成都科幻馆启幕。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就将作为本次科学大讲堂的嘉宾站上成都舞台。
开讲之前,红星新闻记者收集了市民的思考提问。其中,还包含了来自成都外国语学校和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钱学森班”的同学们。
谈成长:
考30分,对你的人生大有好处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杰出代表者,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也承载了这份科学传承。不过,父子俩还有一个考试只考了“30分”的故事广为流传。
对于这个故事,来自成都外国语学校钱学森班的王浩然和唐梓航十分好奇,向钱永刚提问道:“听说您幼年时有一次数学只考了30分,但是父亲钱学森却并没有批评,还说‘考30分对你的人生大有好处’,是这样吗?”
▲成都外国语学校钱学森班学生李佳铼(左)、王浩然(中)、唐梓航(右)
钱永刚回忆,他数学确实考过30来分,但真实情况又略有不同。钱永刚说,当时他正上初一,成绩平时都不错,有一次便被推荐到北京市参加数学竞赛选拔。结果考试这一天,他傻眼了,“很多题的知识点我压根就没学过,当然就交白卷了,那一次就才得了三十几分。”钱永刚说,这件事其实对自己的打击很大,他一连几天郁郁寡欢。
在饭桌上,自己沮丧的样子被父亲钱学森看到了,父亲便问:“今天这怎么了,嘴撅得挺高,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你跟我说说。”听了钱永刚的诉说后,没想到父亲钱学森竟然笑了起来。
钱学森说:“你现在参加的所有考试,都是用老师教过的知识作为考题,但是将来社会给出的考题,不仅有你会的,还会出现很多你没学过的。”
钱永刚说,听了父亲的话,自己不再难过,他觉得自己终于经历了一次去面对老师没有教过的知识的考场,他相信这一次考试,终会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帮助。
对此,来自成都外国语学校钱学森班的李佳铼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您曾说父亲反对‘满分主义’,在您看来,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满分’?”
钱永刚表示,学校的考题,检查的是学过的知识,而人生的道路,常常遇到未知的困难。钱永刚认为,学校的分数只是一方面,除了知识,孩子们要学习的,还有面对未知困境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读书不能只追求卷面满分,更要追求实践能力的满分。”
谈选择:
知识会帮我们找到人生方向
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一些外在因素,钱永刚30岁才读大学,人生经历了多次转型,但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对此,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下称:郫都一中)的蒋轩宇和张紫星同学问道,“您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为什么没有追随父亲从事航空航天事业呢?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呢?”
▲郫都一中钱学森班学生蒋轩宇(左)、张紫星(右)
钱永刚回忆道,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再次参加高考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当时他想报考和自己专业相近的自动化控制专业,但在和父亲交换意见时,父亲鼓励他可以再大胆一点,因为当时计算机专业在国内是比较新兴的专业,最后他成功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钱永刚说,报效祖国,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他回忆,自己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读书,而且这个爱是贯穿生命始终的。
他建议,当今的孩子们能够多读一些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打开眼界,找到自己的兴趣,也慢慢找到人生的方向。
如何向科学大咖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