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灵巧手怎样炼成
创始人
2025-05-21 23:03:15
0

半月谈记者 张漫子

憧憬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的人们很难不去幻想这样一幕:回到家后,餐桌上已摆好想吃的饭菜、换下的衣物已经洗净烘干并收纳整齐。完成这一切的,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而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智慧又不乏灵巧的“手”。如果机器人真的有一双“人手”一样的灵巧手,我们的生活该有多么轻松惬意!然而现实中,灵巧手的制造谈何容易。

手在人体器官中扮演的吃重角色,使得其精密程度远超我们想象。也正因此,灵巧手被称作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真正助手的“最后一厘米”。让机器人拥有一双巧手,不仅是一道科学问题、一个工程难题,也是一场创新者漫长的远途。

灵巧手多灵巧?

手是人体最灵活复杂的器官之一,也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运动器官之一,尽管重量仅占人体总重量的1/150,却决定着全身逾半数运动功能的发挥。那么,与拥有21个自由度的人类之手相比,机器人的灵巧手,现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灵巧手的雏形,就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末端执行器,如夹爪、吸盘、喷嘴、焊枪……不过,这样的“手”还是专门为特定任务而生,适用场景相对单一,只能完成简单的抓取或固定操作。

然而,今天的机器人灵巧手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一般而言,其设计灵感源自对人类手部更为完整的理解,能够藉由器件相当精密地模拟人类手指的骨骼和关节的运动方式。灵活地弯曲、伸展和转动,对这双灵巧手而言都不在话下,足以实现对物体多角度、全方位的抓取乃至各类操作,比如拧开瓶盖、捏取鸡蛋、操控精密零部件等。

灵巧智能CEO周晨说,就像人不只用眼来指挥手,灵巧手配置的触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足以帮助机器人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硬度、温度……不必局限于视觉交互,这就能保障机器人的动手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目前灵巧手离尽善尽美还颇有距离。要知道,人手有13种基本功能,其中抓取操作就能细分为勾拉、侧捏、动态操作等8种。当下的机器人,还掌握不了这么多“手法”。

赋予机器人一双巧手,我们正站在一条希望之路的出发处。

如何研发灵巧手?

说来说去,作为机器人拟人化的关键,机器人的灵巧手,到底该怎么研发?

“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本是一体两面。”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振东所言,人类拥有骨骼和运动系统,也有大脑和感知能力;机器人既需要具备本体结构,也需要智能控制。“机器人学的初始阶段,限于技术条件,我们只能将两部分分开探索,现在它们终于可以自然联通起来。”

细究起来,机器人的一双灵巧手,其实是一个由四部分构成的系统:传感器系统相当于皮肤与神经末梢,感知接触状态、力度变化与空间位置;控制系统则充当“大脑”,依托算法实时分析数据,发出协调指令;驱动系统相当于肌肉,为动作提供动力;传动系统如同筋腱,通过齿轮、连杆或钢索将动力精准传递至指节。

“传动和感知是灵巧手最核心的技术点。”周晨说,以感知系统为例,仅是“端起一杯咖啡”这样一个简单动作,灵巧手就需要判断——多大的运动幅度能触碰到杯柄、但又不至于碰翻它?施加多大的力度可以握稳陶瓷杯身又不会将杯柄捏碎?这一系列动作依赖视觉、触觉、力觉等多模态感知系统的协同配合。

现如今,追求品质生活的人类,希望得到的机器人帮手,自然是精细操作水准越高越好——上得了手术台缝针,下得了废矿井清理危险物。要想完成这么多任务,传动与感知在灵巧手研发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哪些关卡,还在拦路?

接下来,要给机器人一双真正的灵巧手,科学家还要过几关?

首先得把手做小。灵巧手的“灵”,来自更灵活的关节和更多的自由度,但每增加一个自由度,就需在手掌内多嵌入一个对应的驱动器,这就使得今天我们见到的机器人往往有一双大手。机器人上游企业他山科技CEO马扬说,自由度越多,执行端建模要面对的挑战就越复杂。

当前,特斯拉等企业采取的路线是通过模拟人类身体,将驱动系统装入手臂来缩小手的尺寸;国内厂商则多通过优化芯片布局等方式寻找自由度与尺寸之间的平衡。“把手做小非常困难,因为它对集成化的程度和要求更高。”因时机器人CMO房海南说。

怎样让手更敏捷也是老问题。目前,机器人在抓取任务中的“迟钝感”并不罕见。针对目前灵巧手反应速度不足等问题,马扬说,有时机器人反应慢并非控制算法慢,而是电机响应跟不上。

灵巧智能团队在指尖区域加入电容式传感器,通过无接触感知提前识别物体位置,再精准施力完成抓取。周晨表示,单靠视觉进行抓取会增加时间延迟和失误风险。“视觉的反应时间有200毫秒,等系统‘看到’并移动到目的位置时,瓶子可能已经被碰倒了。”

还有一个是成本问题。“任何行业都存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的不可能三角。”周晨说,如何取得三因素尽可能的平衡,是灵巧手机器人迈向消费者的一道坎。开模量产、优化设计,都是平衡之道,但业界普遍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量产。随着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和产能持续扩大,灵巧手将逐步摆脱高昂成本的束缚,成为普罗大众可以负担的智能终端。

“灵巧手的成长过程,如同孩子学会用双手探索世界:从胡乱抓挠到精准操作,从感知二维图像到理解三维空间,再到逐步掌握使用餐具、剪纸乃至弹钢琴。每一步都需感知、协调与不断练习。”周晨表示,如今灵巧手正通过大规模任务训练和数据积累,优化策略、完善感知、增强能力,这是让机器人真正实现“心灵手巧”的关键。(实习生谢绵霞参与采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米卢伟冰:玄戒芯片不止 O1...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小米 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将于明晚举行,其中小米时隔多年公布的自研...
维谛取得电源插框系统专利,增加... 金融界2025年5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维谛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源插框系统”的专利,...
原能细胞取得小型低温挑管设备专... 金融界2025年5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原能细胞生物低温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不用输入身份证号,线上买票购物...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部展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这...
三利谱申请黄色偶氮染料的合成方... 金融界2025年5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莆田三利谱...
Dell 推出分解式基础设施策... DellTechnologies今天发布了其分解式基础设施策略,旨在为企业提供将传统三层架构的灵活性...
线上买票购物不用输入身份证号了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部展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这...
谷歌Veo 3惊艳全网!AI视... AI视频生成新纪元!谷歌Veo 3上线:一句话生成带BGM、对白、环境音的完整影片。社交平台已经涌现...
不甘于工具,谷歌、微软重注AI...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 上海报道 在2025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AI几乎贯穿整场发布会。自...
一箭六星!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 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科宇航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赵竹青)5月21日12时0...
老工匠玩AI,不只是新潮 “机电班,2号车高频温度过高,派人去看一下。”天应泰钢管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内,紧盯屏幕的梁德彬突然...
苏州杰力澳取得桌面式双XYZ螺... 金融界2025年5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杰力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用保证的 IT 成果彻底改变您... HPE 扩展了其存储保证计划,通过新的 SLA 提供针对网络韧性、零数据丢失和能效的承诺 当今企业存...
专家解读|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上网... 基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要求,多家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和网站平台,...
AI应用落地生花!百度Q1营收... 5月21日,百度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盘前涨超3.5%。财报显示,百度该季度营收325亿元,核...
原创 东... 5月21日,市调机构Canalys发布了Q1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榜单:该季度出货量为2280万台...
饿了么公开骑手配送时间预估算法 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5月21日,新京报记者获悉,饿了么日前联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举行算法公开恳...
机器人的灵巧手怎样炼成 半月谈记者 张漫子 憧憬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的人们很难不去幻想这样一幕:回到家后,餐桌上已摆好想吃的饭菜...
筑坝兴电向“新”逐“绿” 共探... 人民网成都5月21日电 (欧阳易佳)近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库大坝和新型电...
中外科研人员合作揭开固态电池短...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5月21日电(记者王莹)经过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固态电池相关研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