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徽章“出圈”,西方开始猜里头有没有兵法
创始人
2025-05-19 17:40:25
0

在航天徽章这件事上,中国,曾经是个低调玩家。

美国的太空任务徽章总是浮夸得像电影海报:飞鹰、骷髅、燃烧的眼睛,不是盯着敌人就是盯着宇宙。而中国,多年来都是蓝红配色加圆形边框的“公务风”——讲实用,不讲调性。

直到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

2025年春,中国一连发射了四颗神秘卫星,照例起了个听起来毫无特色的名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简称 TJS。但这次引发西方震动的,不是卫星本身——而是它们的徽章。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十六号、十七号和十九号的任务徽章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四个徽章里,四位神明神采奕奕,铠甲鲜明,背景是星空,脚下是山海。而这四位,正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分别守护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弹琵琶、挥宝剑、执法伞、牵神蛇,一副要在太空里“开坛布阵”的架势。

这下可热闹了。西方航天圈的人们看得一头雾水:

—中国的卫星徽章,什么时候这么会玩了?

—他们不会真的是……在用宗教神祇暗示卫星功能吧?

神的工具包,还是工程师的暗语?

先介绍一下这四位太空守护神的设定:

  • 东方持国天王:

    弹琵琶,负责“调和”与“守护国家”;

  • 南方增长天王:

    挥剑,是“破坏之刃”也是“生长之力”;

  • 西方广目天王:

    据说眼睛好到可以看穿三千世界;

  • 北方多闻天王:

    执伞而立,被称作“听遍万法”之人。

听起来是不是像极了……通信、侦察、预警、监控的四件套装备?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北方多闻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尤其是北方那位多闻天王。听得多、掌管财富,还带伞——国外分析师眯着眼研究那把伞,怀疑那可能是一个巨型天线的“艺术版”。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西方广目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广目天王更离谱,有人甚至把那双全知全能的眼睛联想成了红外传感器,用来盯着太平洋那边有谁在偷偷发射导弹。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南方增长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而挥剑的增长天王,似乎暗示“空间机动性”甚至反卫星能力。一位前美国海军情报官在听证会上就大胆提出,TJS系列可能具备靠近别国卫星、甚至干扰它们的能力。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东方持国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至于那位温文尔雅弹琵琶的东方天王?别被迷惑了,调音就是频谱调制,玩的是信号欺骗与电磁伪装——在无线电战里,这是专业活。

当然了,这些解读有没有过度联想?中国工程师会不会笑着说:“你们想多了,这只是我们喜欢的传统文化”?

嗯……也许。但他们笑的时候,眼神还是那么笃定。

不止徽章好看,美国也跟着“围观”

事实上,这些“神秘”卫星的行踪也并不平静。

TJS-15、TJS-16、TJS-17和TJS-19这四颗卫星,全部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也就是能固定在地球某个经度正上方、像天眼一样一直盯着某一区域。它们悬浮在赤道上空3.6万公里的位置,目光所及,是印度洋、东南亚与整个西太平洋。

除了位置精妙,这些卫星还做了一些“奇怪”的事。

比如,TJS-15和TJS-17发射后,轨道上冒出了不明小物体,它们可能是推进器残骸,也可能是有自己想法的小型伴飞卫星——有的似乎自己就会动。

美国太空军派出的空间态势感知卫星示意图 | AFSPC

于是,美国太空军坐不住了。

2025年4月,他们的“太空侦察卫星”USA-324悄悄靠近了TJS-16和TJS-17,距离只有16公里——在太空中,这就像用一只望远镜,凑到别人的望远镜前说:“你在看谁?”

从地球上看,一场静默的“太空间谍大战”正在同步轨道上悄悄上演。而任务徽章——那块画着四大天王的图像——仿佛是一枚缄默的谜语:它是信号?是迷雾?还是故意的“文化反击”?

没人能确定。

徽章里的故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版本

卫星徽章这个传统,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NASA。它曾是飞行员的战斗荣誉,后来演变为每次太空任务的象征符号——有的图案荒诞,有的诗意,有的直接画出目标(比如某个国家的大地图)。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太空任务图标只是实用设计,没有讲太多故事。如今,中国开始用中华文化中最具图腾意味的符号——护法天神——作为自我表达。这不仅让外界看不懂,也让外界不得不去“读”。

之前还有过一组孙悟空主题的任务徽章,分别是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十三号和十四号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徽章从来不是功能说明书,但它可以是态度宣言。

这四位天神,不仅守护佛法,也守护秩序。而这些悬浮在地球赤道上空的“通信试验卫星”,可能远比名字本身,更接近“现代护法”的身份。

作者:Steed

编译来源:Arstechnica

封面图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一个AI

有些人看中国航天徽章,就像中学生看高考作文材料——每一笔都觉得有深意,但真题还在后头。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黑芝麻智能登陆2025德国国际...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9月9日,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
鸿石智能亮相2025光博会!极... 9月10日,鸿石智能全彩化新品极光耀影XC6在2025深圳光博会(2025CIOE)上精彩亮相(展位...
原创 火... 作为太阳系中自然条件与地球最接近的星球,火星一直是科学家们的重点探索对象,其中一个巨大的谜团就是火星...
微信推出“后悔药”!网友:救了... 近日,微信团队发布了安卓微信8.0.63内测版本,这也是继iOS版本后的一次重要更新。这次更新虽然看...
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远程监护... 当今世界正处于医疗健康产业深刻变革的时代。人口结构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技术创新加速以及全球公共卫...
中国无人机表演能有多强?美国网... 2025年5月,全球领先无人机集群系统设备供应商——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漠大”)...
姚顺雨离职OpenAI,开启下... 为大模型开启“下半场”的 姚顺雨,也开启了个人AI的下半场。 就在最近,这位明星OpenAI华人研...
杭州:“成果转化险”让科技企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9月11日电(王逸飞 梁洁)人工智能赛道上,中小企业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
原创 水...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你了解多少呢?本周上演的血月奇观已经不陌生,但这只是太阳系里的一场“光影秀”,如果...
机构:预测2026年折叠屏智能... 2025年,折叠屏智能手机迎来一波新机发布浪潮,厂商通过前沿工程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机身厚重和重量...
固态电池板块9月12日跌0.2... 证券之星消息,9月12日固态电池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25%,德龙激光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
降耗2克煤的“硬科技”突围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仍承担着我国70%的顶峰保供和调节任务,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
IJRR发表!浙大曲绍兴团队利... 在自然界中,许多节律性运动,如行走、呼吸、咀嚼等,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的即时指令和外部感官反馈。这些流...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 中国日报9月12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今天下午,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
“数智未来 变革发展”主流媒体...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9月10日,“智涌泉城 动能新章”全国主流媒体总编辑济南行活动启动。当日上午,...
宇树科技官宣IPO后,王兴兴首... 当AI给科技带来新机会的同时,也在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路径。 “顶尖的AI人才肯定是缺的,我相信这是每...
什么是主机监控与审计?盘点7款... 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每台员工电脑都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网络攻击或效率低下的源头。如何全面掌握这些“...
6G携AI重塑通信生态 亟需强... (记者 林婉玲)据人民网报道,日前,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
百度学术上线AI论文图谱等数十...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9月11日,百度学术上线AI学术搜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