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徽章这件事上,中国,曾经是个低调玩家。
美国的太空任务徽章总是浮夸得像电影海报:飞鹰、骷髅、燃烧的眼睛,不是盯着敌人就是盯着宇宙。而中国,多年来都是蓝红配色加圆形边框的“公务风”——讲实用,不讲调性。
直到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
2025年春,中国一连发射了四颗神秘卫星,照例起了个听起来毫无特色的名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简称 TJS。但这次引发西方震动的,不是卫星本身——而是它们的徽章。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十六号、十七号和十九号的任务徽章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四个徽章里,四位神明神采奕奕,铠甲鲜明,背景是星空,脚下是山海。而这四位,正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分别守护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弹琵琶、挥宝剑、执法伞、牵神蛇,一副要在太空里“开坛布阵”的架势。
这下可热闹了。西方航天圈的人们看得一头雾水:
—中国的卫星徽章,什么时候这么会玩了?
—他们不会真的是……在用宗教神祇暗示卫星功能吧?
神的工具包,还是工程师的暗语?
先介绍一下这四位太空守护神的设定:
东方持国天王:
弹琵琶,负责“调和”与“守护国家”;
南方增长天王:
挥剑,是“破坏之刃”也是“生长之力”;
西方广目天王:
据说眼睛好到可以看穿三千世界;
北方多闻天王:
执伞而立,被称作“听遍万法”之人。
听起来是不是像极了……通信、侦察、预警、监控的四件套装备?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北方多闻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尤其是北方那位多闻天王。听得多、掌管财富,还带伞——国外分析师眯着眼研究那把伞,怀疑那可能是一个巨型天线的“艺术版”。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西方广目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广目天王更离谱,有人甚至把那双全知全能的眼睛联想成了红外传感器,用来盯着太平洋那边有谁在偷偷发射导弹。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南方增长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而挥剑的增长天王,似乎暗示“空间机动性”甚至反卫星能力。一位前美国海军情报官在听证会上就大胆提出,TJS系列可能具备靠近别国卫星、甚至干扰它们的能力。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东方持国天王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至于那位温文尔雅弹琵琶的东方天王?别被迷惑了,调音就是频谱调制,玩的是信号欺骗与电磁伪装——在无线电战里,这是专业活。
当然了,这些解读有没有过度联想?中国工程师会不会笑着说:“你们想多了,这只是我们喜欢的传统文化”?
嗯……也许。但他们笑的时候,眼神还是那么笃定。
不止徽章好看,美国也跟着“围观”
事实上,这些“神秘”卫星的行踪也并不平静。
TJS-15、TJS-16、TJS-17和TJS-19这四颗卫星,全部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也就是能固定在地球某个经度正上方、像天眼一样一直盯着某一区域。它们悬浮在赤道上空3.6万公里的位置,目光所及,是印度洋、东南亚与整个西太平洋。
除了位置精妙,这些卫星还做了一些“奇怪”的事。
比如,TJS-15和TJS-17发射后,轨道上冒出了不明小物体,它们可能是推进器残骸,也可能是有自己想法的小型伴飞卫星——有的似乎自己就会动。
美国太空军派出的空间态势感知卫星示意图 | AFSPC
于是,美国太空军坐不住了。
2025年4月,他们的“太空侦察卫星”USA-324悄悄靠近了TJS-16和TJS-17,距离只有16公里——在太空中,这就像用一只望远镜,凑到别人的望远镜前说:“你在看谁?”
从地球上看,一场静默的“太空间谍大战”正在同步轨道上悄悄上演。而任务徽章——那块画着四大天王的图像——仿佛是一枚缄默的谜语:它是信号?是迷雾?还是故意的“文化反击”?
没人能确定。
徽章里的故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版本
卫星徽章这个传统,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NASA。它曾是飞行员的战斗荣誉,后来演变为每次太空任务的象征符号——有的图案荒诞,有的诗意,有的直接画出目标(比如某个国家的大地图)。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太空任务图标只是实用设计,没有讲太多故事。如今,中国开始用中华文化中最具图腾意味的符号——护法天神——作为自我表达。这不仅让外界看不懂,也让外界不得不去“读”。
之前还有过一组孙悟空主题的任务徽章,分别是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十三号和十四号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徽章从来不是功能说明书,但它可以是态度宣言。
这四位天神,不仅守护佛法,也守护秩序。而这些悬浮在地球赤道上空的“通信试验卫星”,可能远比名字本身,更接近“现代护法”的身份。
作者:Steed
编译来源:Arstechnica
封面图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一个AI
有些人看中国航天徽章,就像中学生看高考作文材料——每一笔都觉得有深意,但真题还在后头。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