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CEO李健上马后,荣耀的调整几乎就没停止过。
MWC 2025期间,荣耀的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露面便宣布:荣耀将开启全新的阿尔法战略,致力于公司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同时,荣耀承诺未来五年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助力AI生态建设。
5月13日,荣耀中国区组织架构再变阵。据报道,荣耀在近期已完成对中国地区部关键岗位的人员部署,其中涉及38个中国区关键岗位主管,采用“重新竞聘上岗”的方式。目前,竞聘已经完成,38个岗位主管更换了17个。整个竞聘过程在荣耀内部进行了全程直播,能者上、庸者下,接近一半的竞聘者是90后。
针对此事,荣耀方面向作者回应称“竞聘上岗”一事属实。不过,从整个手机行业的人事变动历史来看,荣耀采用直播形式进行关键岗位的大规模调整,还尚属首次。
“竞聘上岗”背后,荣耀急于止跌回稳
事实上,荣耀之所以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进行人事调动,一方面与李健的行事风格相关,另一方面则是荣耀急于在手机销量上实现“止跌回稳”。
2025年1月,荣耀官宣换帅,原CEO赵明离场,由李健出任荣耀新一任CEO。
公开资料显示,李健被称为前华为“悍将”,于 2001年加入华为,2017年起进入华为监事会,在战略管理和全球化作战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也参与过华为公司重大改革和战略制定。2021年李健加入新荣耀,先后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副董事长、董事、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
从此次的直播“竞聘上岗”一事中,可以看到李健强悍的行事风格名副其实。通过这种直接、开放的竞争上岗形式,李健试图快速改变荣耀的内部文化,重新激发团队的战斗力。此外,这种激烈的人事变动背后,也代表着荣耀对重归增长的迫切渴望。
根据IDC和Canalys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荣耀中国区销量已经跌出市场前五。Counterpoint的统计中,荣耀则以13.7%的市占率,排第六,出货量同比下滑12.8%。而在一年之前,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在国内市场,还以17.1%的市占率压过华为一头,排名第一。
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 荣耀在中国区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以每个季度丢掉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下滑。而荣耀的市场份额变化与华为的回归呈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
数据来源:Canalys
2024年Q1—Q4,华为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15%、16%以及17%。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华为每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分比为70%、41%、24%以及24%。在连续三个季度中,华为的增长速度都是所有厂商中最快的那个。
荣耀原CEO赵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荣耀并不畏惧华为手机的回归。“华为的回归让行业充满了活力、竞争力和挑战,荣耀最好的致敬就是用最强的产品、用最好的状态跟华为竞争。
但是,从现实结果来说,重新回归手机市场的华为,确实切走了荣耀的市场份额。为了承接华为回归带来的销量压力,此次李健主导的“竞聘上岗”,可以说是一次为后续的激烈竞争做的“战前演练”。
全力发展AI,IPO仅差“临门一脚”
而除了中国区的大规模人事变动,全面拥抱AI,也是李健上任后的另一重大工程。
首先,荣耀承诺未来五年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助力AI生态建设。
其次,按照荣耀的规划,阿尔法战略的落地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开发打造真正智慧的手机开始。在AI智能体时代,荣耀将与合作伙伴打开技术的边界,共创AI终端的新范式;接下来,在物理AI时代,将打开产业的边界,共创AI生态的新范式。最后,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荣耀将共创人类文明的新范式。
公开信息显示,荣耀还在最近设立了新产业孵化部,下设具身智能实验室、具身数据实验室、交互安全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仿生本体研究实验室。在某招聘网站上,荣耀提供了机器人数据生成算法工程师、一体化关节设计师、机器人动力系统仿真工程师等多个招聘岗位。
由此可见,荣耀希望在IPO之前,向投资者传达这家公司在AI领域的更多可能性。而实际上,目前的荣耀距离正式登陆二级市场仅差临门一脚。
截至2024年年底,共约23家公司或机构持有荣耀的股份,这些股东涵盖了手机供应链、国央企、电信运营商以及荣耀代理商,阵容堪称豪华。
同时,荣耀完成了自2024年四季度启动的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称也已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荣耀对外表示本次股份制改造涉及公司形式及名称变更,不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股改完成后,荣耀将适时启动IPO流程,为实现战略发展,将通过首发上市推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接下来,完成中国区关键岗位调整和AI体系搭建后,荣耀能否在二级市场赢得投资者的认可,二季度的手机销量表现将成为重要参考指标。(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