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沈毅斌
当ChatGPT掀起全球AI技术狂潮,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却横亘着一道“转化鸿沟”,AI理论如何走出实验室,真正赋能千行百业?魔乐社区正以开源之力破解这一难题。
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能云生态大会上,魔乐社区Modelers理事会正式成立,并发布理事会章程,明确组织架构与权责体系。
理事会将以“共建、共营、共享”为核心理念,汇聚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力量,构建起开放、协同、包容的AI生态。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攻克AI产业难题,加速国产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落地。
从论文到市场:魔乐社区破解转化难题
从Chat-GPT的横空出世,到DeepSeek为代表的国内大模型快速升级,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引发全球科技生态的变革。但在学术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之间还存在一条需要跨越的鸿沟。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DataLab高级数据工程师商富凯在接受包括《IT时报》记者在内的采访时表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开展AI基础研究的同时,同样也注重与产业进行合作。
尽管目前AI技术进步显著,但AI生态仍然面临诸多痛点。例如,数据层面高质量的长尾数据稀缺,训练基础语料也在慢慢接近饱和。
魔乐社区的打造,正是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起一个对接平台。一方面能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同时,通过共享数据集、推动算力适配标准、孵化前沿项目等,逐步突破技术壁垒,最终形成“技术验证-标准共推-商业闭环”的转化路径。
另一方面,则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开发者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共建,在实战中提高AI技术能力;企业则可以借助社区平台精准对接高校研究团队,缩短技术到应用的距离。
独创与开源: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守住护城河”
在AI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通用场景的标准化问题是一项巨大挑战。在硅基智能生态合作总监魏然看来,有些类似基础软件发展初期缺乏统一标准,开发者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创新点,甚至针对某个特殊场景做定制开发。
但对于生态合作而言,不仅需要百花齐放,也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才能使生态更加和谐。魏然提出,通过魔乐社区这一“试验田”整合多样化解决方案,提炼共性需求形成标准后,逐步将定制化占比压缩,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形成“标准+轻定制”的健康模式发展。
作为企业代表,在开源生态面前往往会遇到“开放共享可能削弱核心竞争力,封闭发展又将错失协作机遇”的难题。魏然给出的回答是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守住护城河”。“把蛋糕做大”的具体做法为,开放底层技术,以数字人为例,将技术开源可以吸引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通过使用反馈来反哺技术迭代;同时明确生态定位,技术企业就专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就交给合作伙伴,形成明确的分工链条。“开源是实现多方共赢。”魏然说。
在“守住护城河”方面,需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范等共识,避免引发无序竞争;并且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如数据安全、伦理审查等,让行业生态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理事会在这过程中就要发挥领头示范作用,推动标准制定来增强社区的信任。
安全与发展:为参与者开辟“绿色通道”
魔乐社区由中国电信天翼云发起,提供人工智能工具、模型、数据的托管、展示与应用协同服务。自上线以来,深度合作伙伴超20家,目前,已托管工具、模型、数据等开源项目1万余个,上线200多个国产化应用。
魔乐社区负责人李宝龙表示,安全能力是AI的一道必答题,但目前,开源数据集常涉及未经授权的互联网爬取数据,国企数据开源也会面临资产流失和隐私泄露的风险。
短期来看,魔乐社区将推动协议标准化、设计数据加密和授权机制,如数据抽象成特征+密钥解密等方法,解决央国企数据开源难题,完善治理架构与资源调度。
魔乐社区还担当着一个“大带小”的任务,即大型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小型初创企业虽有巨大潜力,但面临着投资难等问题,许多好的项目也会因此搁置。而通过大企业带动,加上魔乐社区流量反哺,帮助小企业吸引市场关注,从而破解投资、融资难题。
即使没有盈利,在全产业链的推动下,也有可能为小企业项目开辟一条“绿色通道”。“魔乐社区会保证参与者获得收益,要大于投入,这也是共享的本质,让开发者和企业自发持续参与。”李宝龙说。
值得一提的是,魔乐社区还提供多样化的用户成长激励体系,例如提供从入门到进阶的系列课程,无论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都能在这里提升自己的能力;举办 Modelers GeekDay、高校实训营和技术直播等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帮助参与者快速掌握前沿技术和实战技巧;举办“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赛和国产AI应用创新大赛等各类赛事,为开发者和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于长期发展,李宝龙表示,会先聚焦国内生态发展,再携手产业链向国际进军。魔乐社区也将坚持中立、公益的立场,支持国内外技术融合,进一步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