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的光量子计算机,北京首个由区政府、高校和市属企业深度联合打造的环高校创新区,一键连接十多家全国主流大模型的AI搜索……5月8日至11日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朝阳展区20家优质企业、平台组团亮相,从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科创平台三大板块集中展现朝阳在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的新成果、新突破,绘制科技与未来交织的画卷。
前沿企业追踪未来“密码”
在朝阳展区,一台闪着蓝色光波的设备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台由玻色量子首次展出的10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是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玻色量子创始人、CEO文凯说,“在生物制药领域,对于小分子库筛选过程,在经典计算机上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通过这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只需要毫秒级。药物筛选可实现至少数千倍加速,预期在生物制药领域可极大提升小分子筛选的计算效率。”
一旦量子计算规模化应用,强大的量子计算能力分分钟就能破解传统的加密体系。如此一来,人们的数据难道要进入“裸奔”状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在隔壁的问天量子展台,记者找到了答案。
“如果说量子计算机是悬在传统密码体系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正是我们铸造的‘数字金钟罩’。”问天量子相关负责人段照楠说道。在展台中央的量子通信演示系统前,参观者见证了量子加密技术的“不可破解”特性:当工作人员在左侧屏幕绘制“123”手写体并启动传输,右侧接收端即时呈现的却是一幅像素化乱码图像,只有通过专用量子密钥解密才能还原原始信息。
此外,开启保险箱的量子密钥则通过独立密道定向传递,段照楠用三维动态模型展示道,“即便攻击者截获加密载体,没有匹配的量子密钥,他们面对的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数字拼图。”
据悉,依托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尖端成果,问天量子已构建起覆盖“量子密钥生成-安全传输-智能管理”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量子密钥分发设备成功应用于政务、电网、医疗等领域,公司年度营收已突破亿元大关。
科创平台加速成果上“货架”
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满街跑的电动汽车、加速进化“上岗”的机器人,全都离不开一样帮助它们维持“活力”的零部件——电池。在展区现场,将电池放入一个小洗碗机大小的检测设备,三五分钟就能完成对电池健康程度、内部缺陷的检测。
“中国是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8到10年后,电池回收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北京奥创威科技公司负责人刘依明介绍,传统的电池检测方式需要给电池进行充放电,不仅检测时间漫长,大功率的充放电还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北京工业大学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所研发的新型检测技术,能解决这些痛点。目前,依托相关成果成立的奥创威公司已收获了华为等公司的订单,实现了数百万元的销售额。
“创新区为入驻的高校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区和各种服务,这对公司的早期发展来说帮助不小。”刘依明说。刘依明口中的创新区指的是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2024年,由北京工业大学、朝阳区、北控集团共建的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启动运营,是北京市首个由区政府、高校和市属企业深度联合打造的环高校创新区。
“通过共建山河湾谷创新区,希望能在北京东南部打造与’三城一区’主平台遥相呼应又错位发展的高水平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由之路。而依托创新平台,越来越多奥创威这样的成长故事正在上演。山河湾谷创新区相关负责人于家欢介绍,目前从北工大遴选出的攀爬检测机器人、青少年脊柱侧弯3D打印康复模具、3D打印骨植入陶瓷等43项优质科技成果已入驻创新区先导区,园区已汇聚科技创新企业120余家,共吸引3位院士、8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53名北工大教师、260余名研究生从事创业活动。“技术成熟度高于6度的成果占比已达四成,近三成团队已实现公司化运营。自去年9月至今,半年多时间内,这些成果转化企业已实现近6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她说。
山河湾谷创新区、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北京市数字人基地……除了一项项硬核科技,一批朝阳区培育新动能的科创平台也在科博会上组团亮相,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场景之城”加速动能转化
进入一个搜索页面,就能任意选用十多家全国主流大模型,来为自己的工作、学习出谋划策——360集团展出的纳米AI搜索,整合了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在内的国内16家主流大模型厂商的能力。用户可以摆脱过去的搜索限制,用文字、语音、拍照甚至视频等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搜索,就能获得答案。
在北京时之宇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观众只需佩戴轻量化头显设备,便能走进虚拟现实电影,恍若回到盛唐的市井街巷。影片中,胡商挑着货品走过,仕女身着华服簪花而行。细腻真实的三维场景,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千年文明的独特魅力。
国产算力规模第一梯队企业华鲲振宇,产品已经在运营商、金融、政企等行业规模化落地;研制了自主可控数字孪生底层引擎的优锘科技,技术和产品已在电力、科技制造、运营商等领域应用;从事汽车智能化的镁佳科技,已斩获近百亿元的量产零部件研发和供应合同……记者注意到,在展会期间亮相的朝阳企业,都正在科技创新中获得“前景”和“钱景”双丰收,实现加速成长。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朝阳区持续推进“商务+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影响力显著提升。当前,朝阳区互联网3.0领跑全市、工业互联网深化应用、人工智能生态闭环初成、数字安全与医疗产业蓬勃发展。未来,朝阳区将推动形成“2+4+N”产业体系,强化“场景牵引”,促进人工智能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并携手各界培育高质量产业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中心,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