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各位读者朋友们先点击“关注”,以便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感谢大家的支持,辛苦了。
他被称为一个天才发明家,曾因发明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降低了全人类的智商,并且几乎毁灭了地球的大气层。他的名字是托马斯·米基利。
尽管米基利已经去世将近80年,但他的两项发明所带来的灾难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甚至可能让全人类的智商降低,包括我,也包括你。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视频将为你揭晓。
托马斯·米基利出生于1889年,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尽管他的家族背景并不显赫,但在当时算得上是中产阶级。自米基利的祖父开始,家里人便对发明充满热情,因此他可以说是在一个“发明之家”里成长的。正是这种家庭环境,促使了米基利日后的成就。
米基利的父亲,老托马斯·米基利,寄予了他很大的期望,从小便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或许是遗传了家族的优良基因,或许是因为父亲的教育方式独特,米基利从小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他总是能从别人无法想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甚至连他的老师们都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
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米基利一家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1911年,米基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知名学府——康奈尔大学。对于米基利来说,童年的顺利和求学过程中的一帆风顺只是他人生旅程的开始。而当他进入康奈尔大学后,他的生活更是步入了“开挂”模式。
进入康奈尔后,米基利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这个当时最为热门、许多人都争先恐后想进入的领域,而机械工程恰恰也是米基利的兴趣所在。然而,他并未满足于仅仅学习机械专业的知识,而是利用课余时间涉猎了其他学科。不到两年,他便掌握了所有机械学的知识,甚至将化学知识提升到了专业水平。
如今,当我们查找有关米基利的资料时,除了知道他是著名的机械工程师,还常常看到他被提及为杰出的化学家,而他的化学研究,也为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1916年,米基利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并很快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聘用,进入了该公司下属的戴顿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刚刚步入职场,米基利便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如何防止汽车燃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裂。这个问题在当时困扰着全球汽车工业,它不仅影响到汽车的正常行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发动机发生爆燃,后果不堪设想。若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便会成为人类发展汽车技术的巨大障碍。
接到这个任务后,米基利充满了兴奋,因为他不仅在机械方面有很强的造诣,且化学知识也非常扎实。然而,想要解决这个困扰全球汽车行业多年的难题,仅凭现有的知识还不够。于是,米基利自学了两年的化学,并在这段时间里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1921年12月,米基利终于找到了应对汽油爆裂的有效方法,但这项发明却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那一天,米基利正在实验室里欣喜若狂,因为他发现自己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四乙基铅,能够有效防止汽油发生爆裂。只要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汽油中,发动机便能够平稳运行,长久困扰汽车行业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完美解决。
接下来的测试验证了他的成果,米基利的发明得到了确认,很快,这项技术就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入到生产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米基利并没有将自己发明的防爆剂含有铅的事实公开,因为当时化学界已经认识到铅是一种剧毒物质。米基利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将四乙基铅的名称改为“乙基”,以此避免公众的恐慌。
四乙基铅迅速在汽车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通用汽车公司和米基利因此赚得盆满钵满。1922年12月,米基利因这项“革命性的发明”获得了美国化学会的最高荣誉奖章。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世界各地就出现了铅中毒的病例,人们开始怀疑四乙基铅是否与铅中毒有关,舆论迅速发酵。为了平息公众的质疑,米基利多次出面辩解,声称自己的发明并不会引发任何问题。然而,事实是,在此之前,他自己已经因长期接触四乙基铅而多次休息了整整一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铅中毒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工人因铅中毒死亡。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生产四乙基铅的工厂中也有员工因中毒丧命,工厂内充满了怨声。工人们愤怒地表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工作,而不是来送死!”他们纷纷要求公司停产四乙基铅。然而,面对眼前的经济利益,通用汽车公司却不愿轻易放弃,他们反而改进了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这同时也使得工人们更加暴露在有毒化学物质的环境下。
在不断增长的舆论压力下,米基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他毫不避讳地拿起四乙基铅,用鼻子闻了一分钟,然后平静地表示:“我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从未出现任何问题。”然而,三天之后,所有四乙基铅的生产工厂便被政府部门关闭,米基利也因长期接触四乙基铅而住院,经过几年的恢复才勉强恢复健康。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四乙基铅本身具有挥发性,无论是它的原液还是混合在汽油中,都会释放有毒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吸入、食用或者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轻者可能出现血压异常、失眠、抽搐等症状,重者则会导致心脏和呼吸系统衰竭,甚至死亡。
根据统计,仅在1921年到1924年,四乙基铅就导致了2000多人的死亡。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发明引发的全球性中毒事件,而这还只是米基利所带来的灾难之一。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还发明了另一种有害物质,至今依然对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1930年,刚刚从四乙基铅中恢复过来的米基利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冰箱已经问世,但当时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却是一种有毒、易燃的物质。米基利得知后,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和同事们只用了短短三天,便成功研制出了新的制冷剂——氟利昂。
说起氟利昂,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它。这种物质不仅有毒,还能破坏臭氧层,吸入过量会导致大脑缺氧,进而影响智力。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氟利昂的毒性并未被发现,也未意识到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1937年,氟利昂作为制冷剂被广泛应用,美国化学会再次授予米基利荣誉奖章。
然而,米基利的这项发明并未及时意识到其带来的危害。氟利昂被广泛使用了整整60年,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氟利昂挥发到大气中,破坏了臭氧层,同时也对人体造成了损害,影响了人类的智力水平。而更可怕的是,氟利昂一旦排放进大气,就无法回收,破坏臭氧层的后果也无法修复。那么,臭氧层破坏的后果究竟有多严重呢?
臭氧层是地球上层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阻挡太阳和宇宙辐射的紫外线。如果紫外线过多地照射到地球表面,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将急剧上升,同时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严重损害。臭氧层的损坏,还会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造成气候变暖,甚至影响森林植被、动植物的生存,危害不可估量。
然而,当人类认识到氟利昂的危害时,米基利已经去世,或许他此时仍然为自己发明氟利昂而感到自豪。
在科学史上,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科技的限制使得人们往往无法预见到其发明带来的后果。尽管米基利被称为“历史上杀害最多人类的个体”以及“对地球大气层影响最大的生物个体”,但他仍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米基利晚年并不顺利,由于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质,1941年他被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疾病的折磨让他甚至在床上翻身都很困难。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他发明了利用滑轮和绳索来调整自己姿势的工具。最终,米基利在1944年因不幸被绳索缠住窒息而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那么,你对这个发明家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