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历经20余年,PROTAC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如今,PROTAC正站在由“成药性验证阶段”迈向“商业化阶段”的关键节点,发展前景逐渐明朗。
PROTAC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关键阶段。
概念提出阶段(2001—2004年)
2001年,Crews教授和Deshaies教授首次在论文中提出“PROTAC”的概念。
2003年,PROTAC被应用于靶向降解ER和AR受体。
技术进步阶段(2004—2019年)
以多肽为基础的PROTAC虽有优点,但也存在细胞渗透性和合成等方面的问题。2004年,随着E3连接酶小分子配体的发展,PROTAC快速进入小分子化阶段。
2010年,CRBN E3复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基于小分子结构设计的PROTAC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2015年,基于VHL配体和CRBN配体的PROTAC出现,这一突破性的研究为PROTAC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PROTAC得到了学术界和制药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临床转化阶段(2015—2019年)
2015年,Arvinas分别与默沙东、基因泰克达成合作,基于Arvinas的PROTAC技术平台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2015年,C4 Therapeutics成立,聚焦PROTAC研发领域,开发新的治疗候选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
2019年,Arvinas的ARV-110成为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PROTAC。自此,PROTAC进入了临床转化时代,多个研发管线启动临床试验,PROTAC领域成为热门赛道。
全球合作阶段(2019—2024年)
2019年,拜耳与Arvinas、百健与C4 Therapeutics、罗氏与C4 Therapeutics、吉利德与Nurix Therapeutics分别达成合作协议,开发PROTAC。
2020年,赛诺菲与Kymera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共同开发KT-474。
2021年,辉瑞与Arvinas达成合作,共同推进ARV-471的开发和商业化。
2024年,诺华与Arvinas达成合作,引进Arvinas的ARV-766及AR-V7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很明显,PROTAC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里程碑意义。逐步诞生了以Nurix Therapeutics、Arvinas、Kymera Therapeutics、C4 Therapeutics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同时,企业间的差异化优势显现,大型企业纷纷入局,推动了PROTAC领域的技术发展,也将PROTAC从成药性验证阶段推向商业化验证阶段。
现如今,PROTAC成药前景越来越明朗。
一是,越来越多的PROTAC管线于近两年陆续获得关键临床研究数据,为其成药潜力提供更多有力证明。二是,不同于早期靶点集中趋势,当下PROTAC研发一方面重点发力经典靶点的新药迭代升级,另一方面针对新靶点的PROTAC不断出现。三是,PROTAC领域入局者不断增多,适应证范围逐渐拓展。
而对于PROTAC领域市场格局,海外四大技术龙头公司的临床研究进展顺利。目前,Arvinas进展最为靠前。在中国,百济神州、海创药业、开拓药业等Biotech的管线进展迅速,目前已与部分海外技术龙头企业处于同一研发水平。
PROTAC在“成药性验证阶段”向“商业化阶段”转化的关键时期,有望成为继ADC、核药之后的下一个“风口”。 (邱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