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学君,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人类出现之前存在工业文明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来自一个被称为“志留纪假说”(Silurian hypothesis)的理论。
首先要讲的是,“志留纪假说”并没有断言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一定存在过工业文明,而是以一种正式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并指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对待,进而展开科学探索的研究领域。
该理论指出,在地质时间尺度下,我们人类文明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钢铁桥梁、地下工程、交通工具等等各式各样的物理痕迹,其实都是很“脆弱”的,因为风化、侵蚀、火山活动、板块运动(俯冲或抬升)、冰川作用……这些大自然的力量会不断地重塑地貌,进而不断地将其“抹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类文明因为某种原因突然终结,那么或许不到几百万年,人类留下的绝大多数物理痕迹都将被大自然“抹去”,或者难以分辨地融入地下深处。
而那些可以存在很长时间的化石,其形成也需要极其特殊的条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恐龙化石,尽管我们已经发现了看上去数量不少的恐龙化石,但相对于恐龙存在的漫长时间跨度(约1.7亿年),我们发现的化石数量其实是少之又少。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假如人类出现之前存在过一个工业文明,并且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或许只有几千年甚至更短),那么在经过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之后,现在的我们,想要直接发现他们留下的物理痕迹,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那这是否意味着,就算人类出现之前真的存在工业文明,我们也无法发现他们的存在呢?那也未必。该理论指出,一个工业文明在开发能源、进行生产、改造环境时,必然会留下独特的“技术签名”,而我们人类文明正在做的,恰恰为这种“技术签名”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1、异常的气候变化: 工业活动可能会导致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气体异常偏高,进而引发不自然的气候变化。
2、非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 工业活动可能会产生许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复杂有机分子或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的一部分物质可能会非常稳定,进而被我们发现。
3、地质改造的迹象:类似人类修建水坝、改造河流或湖泊等大规模地理工程活动,会在地层中留下特定的沉积物模式或地貌改变。
4、异常的元素富集:大规模的采矿、冶炼和工业生产,会导致很多特定元素在地层中异常富集,形成与自然分布截然不同的模式。
5、放射性同位素:核裂变会产生一些自然界中原本丰度极低的放射性元素,如果一个工业文明使用过核能,即使是原始的核反应,也可能在特定地层中留下这些放射性元素的痕迹。
6、人类文明的现代农业对氮肥的广泛使用,显著改变了地球的氮循环,导致沉积物中氮含量升高,如果史前工业文明也发展出了大规模农业,就会留下类似的氮富集痕迹。
该理论认为,这些“技术签名”单独出现时,往往可能有自然的解释,但如果我们能在同一地质时期、同一地层中发现多种这样的“技术签名”同时出现,并且无法用已知的自然过程进行合理解释,那么它们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证据,指向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史前工业文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种“强有力的证据”,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对此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够深入,或者研究的时间太短,范围也不够广。
另一方面来讲,如果经过大量的努力,我们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确实找不到任何指向史前工业文明的证据,这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这意味着,人类是地球上的唯一,这对我们评估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资料:The Silurian hypothesis: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detect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Volume 18,Issue 2,doi:10.1017/S14735504180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