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为何选上
创始人
2025-05-02 08:00:50
0

3548

12

·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2025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NAS)宣布,中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当选为该院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这是对她在全球科学界影响力和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标志着她作为中国本土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被美国最高科学机构正式肯定。她是以发现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贡献被选中。

此次当选的华人学者有屠呦呦、张复伦、张逸白、范汕洄、金海翎、林芳华、刘建国、刘军、单舒鸥、沈康、周集中。

他们是继吴健雄、杨振宁、李政道、施一公等人之后,获得此项荣誉的中国科学家们。

美国国家科学院简介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成立于1863年,由时任总统林肯签署法令设立,旨在“为国家提供独立、客观的科学建议”。NAS是美国最顶级的科学研究组织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与工程院(NAE)和医学院(NAM)共同组成美国国家科学院三院系统。

什么是“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设有两类院士

  1. 院士(Member):必须是美国公民,拥有重大科学贡献;

  2. 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非美国公民,在其科研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每年遴选名额极少。

截至2025年,外籍院士的总数约为500人左右,其中华人科学家占据极小比例。

中国有多少人当选NAS外籍院士?

截至目前,已有约20多位华人科学家被选为NAS外籍院士,其中包括:

  • 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家)

  • 饶毅(北京大学教授)

  • 颜宁(结构生物学家)

  • 潘建伟(量子物理学家)

  • 钱煦(肾脏病学专家)

  • 邓兴旺(植物生物学家)

屠呦呦是少数几位非美籍的中国大陆本土科研工作者当选外籍院士之一。

当选标准和流程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遴选程序极为严格,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推荐提名:需由至少一位现任院士提名;

  2. 遴选评议:由所属学科的分科委员会进行专业评审;

  3. 全体投票:经评议通过后,再由全体NAS院士投票决定;

  4. 择优录取:每年只遴选不超过120位新院士与30位左右外籍院士。

入选标准包括:

  • 在科研领域具有国际首创性贡献

  • 研究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全球学界的考验

  • 对社会、健康、环境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 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

屠呦呦以青蒿素为核心的天然产物药物研究,不仅在疟疾防治方面挽救了数百万条生命,更推动了现代药物研发与传统中医药结合的研究模式,堪称全球科学界的典范。

历史与意义

屠呦呦当选NAS外籍院士的意义在于:

  • 中医药成果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 彰显中国科学在全球的学术地位与贡献

  • 鼓舞本土科学家坚持原创研究;

  • 也是美国主流科学界对非西方科学传统的认同。

这项荣誉不仅对屠呦呦本人是一个国际认可,也再次证明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研体系中的分量正在日益提升。

以下是历年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家完整名单(按当选年份排列,主要包括中国大陆学者,部分旅美华人科学家若是以非美国身份入选亦列出):

✅ 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非美籍/以中国身份入选)

姓名

当选年份

专业领域

备注

施一公

2013年

结构生物学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生命学院创始人

饶毅

2014年

神经生物学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颜宁

2019年

结构生物学

清华大学教授,202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

2021年

量子物理

中国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军人物

李蓬

2022年

统计遗传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精准医学推动者

刘忠范

2023年

纳米碳材料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屠呦呦

2025年

药学 / 中医药

青蒿素发现者,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

✅ 华裔科学家(以非美国国籍身份当选外籍院士)

姓名

当选年份

专业领域

备注

钱煦(Chih-Kuang Chien)

1994年

医学 / 肾脏病学

台湾出生,后赴美工作,入选时为非美籍

邓兴旺(Xing-Wang Deng)

2004年

植物生物学

出生于中国,长期任教于耶鲁大学

贺林

2007年

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肿瘤基因研究专家

顾臻(Zhen Gu)

2021年

生物工程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糖尿病治疗研究者

说明:

  • 美国科学院每年最多选30名外籍院士;

  • 入选者通常是世界级科学家,不仅需具备极高的学术成果,还必须获得国际同行广泛承认;

  • 中国大陆科学家近年来的当选数量逐步上升,反映出中国科研国际影响力的崛起

  • 不少曾入选NAS院士的华裔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朱棣文、施一公,后来归国或在中美之间学术合作,起到桥梁作用;

  • 有些华裔科学家虽拥有美国国籍(如丁肇中、朱棣文)则以美国身份当选正院士,而非“外籍”。

近期发表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精选汇编 ↓↓↓ 百篇一网打尽

【穿越访谈】世界华人系列

【行走如歌】100个国家·1000座城市

【王妃传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轻

【带你深度游世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软发布“10+2应用场景” ... 7月3日,由东软集团与中国就业促进会共同成立的“联合数字就业研究中心”正式发布“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就业...
应对Steam商店黑屏:常见原... 作为当前全球最受欢迎的数字游戏平台之一,Steam为玩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然而,许多用户在访...
美国的播客文化是如何养成的 文|刀客Doc 6月18号,OpenAI在YouTube上线了自己的播客节目,揭秘了ChatGPT...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现... 7月6日下午,雷军发文:今天下午,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车主。 希望这台车,陪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和...
“内贸版广交会”破圈升级!京东... 7月7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东优品展览会吹风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作为“内贸版”的广交会,首届广东优...
广东科技力量闪耀残特奥会 展区现场 羊城晚报记者 颜业宏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郑明达 7月6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
无创测血钠!天大团队突破太赫兹... 记者7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科学技术系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太赫兹光声...
日本防灾头盔销量七月激增显著,...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根据现有信息,日本防灾头盔在2025年7月的销量增长情况可综合如...
从“制造”到“智造”|哈尔滨老... “共和国长子”正以创新为引擎 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机 哈尔滨这座老工业基地通过蜕变 用科技创新的钥匙...
灵宝机器人完成近亿元融资,工厂... 作者|Li Yuan 编辑| 郑玄 当多数人形机器人公司还在争夺展台 C 位时,灵宝 CASBOT...
媒体关注|浙江全海域进入III... 根据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态势及走向,浙江海事局于6日上午8时将北部海域防台应急响应提升至III级...
“AI数智关员”陆续上岗,推动... 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莫燕妮 唐硕 李珺 在深圳海关,一群24小时在岗的“AI数智关员”正悄...
我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轻点鼠标,计算指令由北京发出,经光纤传输至河北怀来处理并返回结果,全链路时延不超过2毫秒! 怎么做到...
车载激光雷达再烧坏监控摄像头:... 快科技7月7日消息,随着高阶辅助驾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装上了激光雷达,然而烧坏摄像头的事情也时常会...
每年≥100项场景 粤港澳大湾...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7月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工作前海推进会”上,粤港澳大湾...
中国电信云WAF跻身IDC报告... (记者 林婉玲)近日,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中国AI赋能的云Web应用防火墙市场份额,2024...
从“遥感脑”到“工业大模型” ... 中新网西安7月7日电 (阿琳娜 王格)“秦岭·西电遥感脑”作为全球首个国产雷达遥感大模型,在数字秦岭...
苏州智合源取得新型自动化SMT... 金融界2025年7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智合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新...
霞浦县疾控中心举办DeepSe... 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疾控领域的深度创新应用,2025年7月3日下午,霞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