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头火箭升空,目标130000米亚轨道,伊朗野心,让中美俄侧目
创始人
2024-01-08 03:53:02
0

原标题:红色大头火箭升空,目标130000米亚轨道,伊朗野心,让中美俄侧目

一枚头重脚轻的大头火箭缓缓升空,那橘红色的载荷舱和同样橘红色的尾部,在单调的荒漠以及天空映衬下,显得有几分滑稽,但火箭的成功发射,却让一群人兴奋不已,这标志着伊朗人已经有机会拿到载人航天工程俱乐部的入场券了。

(“萨尔曼”火箭升空)

12月6日,伊朗在“一个秘密地点”成功发射了一枚“萨尔曼”(Salman)运载火箭,这枚火箭的载荷是一个500公斤重的飞船。这将是伊朗载人航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伊朗在理论上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所必需的大部分技术。

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对信息技术部长扎雷普尔的采访中,透露了一些这次火箭发射的细节,比如太空舱的分离轨道高度距地面130000米,按照“冯卡门线”的标准来算,这个高度确实是“太空”的范围,能够实现亚轨道飞行,也是不少商业载人航天公司的招牌套餐。

(“萨尔曼”火箭的载荷舱)

至于那个500千克重的飞船,确切地来说更像是个太空舱,它是准备2029年实现真正的载人航天所准备的,不过扎雷普尔并未透露太空舱里是否有动物。太空动物实验曾是很多航天大国在进行载人航天发射之前的必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环节也可以用高仿真度的假人来完成。

伊朗在载人航天方面起步也不是很晚,美联社在报道中曾提到,2013年伊朗就曾成功将一只猴子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今年9月还发射过数据搜集卫星。综合来看,伊朗在这个领域的发射测试密度有些低,整个计划推进速度缓慢,大概是和拿不出太多资源给航天部门有关。

(成功发射升空的“萨尔曼”火箭,带有明显的中程液体导弹特点)

伊朗毕竟国防压力不小,海陆空三军以及伊斯兰革命卫队都等着花钱,还有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人也需要伊朗提供资金支持。伊朗本来就被西方严厉制裁,能出口创汇的东西没多少,靠不多的石油出口把这么个航天摊子支起来,已经是奇迹了。

手头拮据,伊朗的工程师们只能想尽办法,从已有的家当里找些便宜好用又快速的办法,比如这一次负责把500千克有效载荷送上轨道的“萨尔曼”火箭,其芯级部分就是“加德尔”中程导弹改装而来的。这种导弹采用液体燃料,最大射程在1700到2500公里之间,从性能来看是够用,而且这种导弹改装运载火箭的先例也不少,经济实用,非常符合伊朗的国情。

(“加德尔”导弹)

只是从现场照片来看,“萨尔曼”运载火箭还是显得简陋了些,细长的箭体顶着一个不小的载荷舱,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且,从只在箭体尾部有四个方向舵,采用单级火箭,以及明显只有一台火箭发动机的推进方式来看,基本上就是导弹那一套照搬过来,大概率是伊朗工程师们没敢改太多,只把弹头换成了载荷舱,装上相关的检测设备,刷了点油漆就送上了发射台。

好在“加德尔”导弹也算技术成熟的产品,足以胜任这种不是太复杂的任务,不过伊朗若真打算在2029年实现载人航天,就必须抓紧时间研发推力更大、可靠性更高的运载火箭。哪怕只是把载有宇航员的太空舱送到130000米的亚轨道,区区500公斤的载荷还是少了点。

(即使从远处看,也能感受到“头重脚轻”)

有必要强调一下,载人航天的难度不是如何把人送进太空,而是把人送入地球轨道后,必须维持宇航员的正常生存,然后把人安全地从太空带回地面。特别是再入大气层的“黑障”阶段,对太空舱的质量和通信技术的考验都相当严苛,如果防烧蚀环节以及减速环节不过关,任务就会失败。

另外,如何确定太空舱落点也是个难题,伊朗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虽不算小,但要是计算稍有偏差落到国外去,引发的就不只是外交问题了,而如果落在海上,对伊朗的海军和海上科考、搜救都是一项考验。

综合下来,载人航天从筹划和准备,从发射到回收,全都是令人头疼的、需要不断烧钱才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伊朗必须抓紧时间了。

(火箭的设计还是很简陋,甚至不如这个发射架像模像样)

虽然载人航天工程的难度很大,但如果伊朗真的实现了,带来的收益也是难以估量的。首先,阿拉伯国家对航天的兴趣从来就没小过,只不过限于技术、外部掣肘和人才储备等问题,沙特、阿联酋这些能拿出钱的“土豪”,也不过是找欧美或中俄合作,把本国的航天员、科研设备、小型航天器等捎带手地送进太空,算是在形式上实现了本国航天的发展。

如果伊朗可以证明自己拥有航天发射或载人航天的成熟能力,意味着可以夺得中东地区航天大国的名头,而且含金量不低。航天事业的深度合作也会反哺政治,如果沙特和阿联酋与伊朗联合展开航天探索,无疑是个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表率,可能会进一步消除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隔阂。

说的微观点,伊朗与沙特本来就已和解,如果可以在如此重大的项目上共同发力,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也许就真的指日可待了。

(网传的伊朗太空舱剖面图结构)

当然,美好的期望要有,现实的阻碍也要正视,以一些以往展示的图片来看,伊朗这一次送进压轨道测试的太空舱还是比较简单的,用导弹改装运载火箭也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从这些方面来看,伊朗在12月6日成功发射“萨尔曼”火箭,不过是漫漫征途的第一步,后面要迈过的门槛还有很多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二外学子 | 张淙博:揽十余项...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在深圳市南山区二外集团学府中学,有一位光芒耀眼的初三学子——张淙博。...
联合光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V...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联合光电(30069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VC...
卵巢里发现塑料微粒!意大利科学...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科学界长期担忧的猜测:微塑料污染正在侵蚀人类生育能力。 意大利一科学团队首...
深圳市炫宁电子取得多功能 LE...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3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炫宁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兴发铝业申请铝合金型材快速时效... 金融界2025年5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业(江西)有限...
致全旗青年:以拼搏之姿拓前路,... 致全旗广大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全旗青年朋友们: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更是奋斗的时光。今年是五四运...
原创 国... 说起国产手机,中国消费者谈到的往往都是华为、小米、OPPO、vivo和荣耀,或者是这些国产厂商旗下的...
给盾构机装上“智能掘进脑” □本报记者 祁思元 在崇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盾构...
美媒曝光画面:华尔兹用“山寨”...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日报道,近日被美国总统特朗普解职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在本...
迈特芯科技公司创始人余浩:创新...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清晨,石鼓山公园满目青翠,迈特芯科技公司创始人...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面对美方滥施单边关税和科技打压,国际社会将目光聚焦中国科技创新领域...
热烈祝贺!广东地区百度百科创建...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的权威性与传播度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度百科作为全球最...
扎根蓉城的“90后”文物修复师... 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中,青春以另一种姿态沉淀绽放。五四青年节前夕,回望“青春大讲堂 ——2024 成都城...
新势力车企,谁领先?谁危险?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视觉中国 零跑、小鹏、理想已经连续三个月坐稳新势力车企前三强。 ...
银发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五一”假期,银发消费成为消费热点之一。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出现在消费市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
一键式测量仪器气垫式减振器:为... 在现代工业和科研领域,测量仪器的精准性至关重要。振动和环境干扰常常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应对这...
2025年DeepSeek快速... 《DeepSeek 快速入门指南(医生版)》为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Deep...
美国科学家: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 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
广州蓝虎新能源取得电池单体顶封... 金融界2025年5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蓝虎新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池单体的...
富士X-Half紧凑型相机镜头... 【太平洋科技快讯】近日,相关曝料透露了富士即将推出的紧凑型相机——X-Half的镜头参数。该相机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