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之上
一场与生命的竞速悄然开启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孙毅杰
以专业与从容筑起生命防线
在云端书写医者仁心的初心答卷
跟随珞珞珈珈了解
这次生命救援背后的故事
危急时刻,生命竞速
2025年7月19日
一架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
正穿梭在万米高空的云层中
突然,一阵急促的广播声打破了这份安宁
“各位乘客,机上有一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
如有医生或护士请您联系客舱乘务员!”
广播声刚落
一名年轻男生猛地抬起头
他叫孙毅杰
是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2024级临床医学(五年)专业本科生
▲孙毅杰正在救助女乘客
他快步走去
看到一名二十多岁的女性
正脸色苍白地靠在座椅上
双手微微颤抖
“她精神很差
头晕、手指发麻、呼吸困难、脉搏细弱
得知她既往有过猝死、体位性低血压
推测她是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性大
情况相当危险”
孙毅杰回想起来如是说
专业担当,临危不乱
患者精神极差,神志逐渐涣散
瞳孔直径也略有放大
对答能力越来越差
孙毅杰和机组人员分工合作
为患者进行持续的吸氧和生命体征测量
整个过程中,孙毅杰从容冷静
持续观察、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女乘客清醒后,和孙毅杰合影并表示感谢
令人欣喜的是
在孙毅杰和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患者逐渐好转
脸色渐渐红润
头晕、手指发麻的症状缓解
▲孙毅杰在飞机上复盘抢救过程,并提出后续建议
“您再休息一会儿
不用太担心,应该没什么大碍了
要是还有不舒服随时叫我”
他仍然不放心,持续观察着患者
直到飞机落地后交到更为专业的医护人员手中
航班乘务长也代表全体乘务组向孙毅杰表达感谢
“医者仁心,好人一生平安!”
他微笑着说
“这是医学生的本能”
▲女乘客提出向孙毅杰送上锦旗
▲航班乘务长向孙毅杰表示感谢
医路初心,成长轨迹
孙毅杰的从容
源于对医学的“死磕”热爱
自幼立志从医的他
高考后便主动扎进当地医院儿科门诊见习
进校后,更是抓住每一次实践机会
肿瘤中心门诊、病房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份担当,早有注脚
▲孙毅杰获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
授予孙毅杰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同时他还担任2024级临床医学类专业大班长
在学业上
他严于律己,认真刻苦
在班级活动中
他勇于担当,积极挑起大梁
在学院组织的志愿服务中
他在导医台精准指路、分诊
用行动诠释“服务他人”
“优秀共青团员不是称号,是责任”
他总说,无论是共青团员还是医学生
“为他人发光” 是不变的底色
而这,正是他本能救人的答案
▲孙毅杰主持活动
孙毅杰同学的辅导员卡德尔江·库尔班
这样评价他
“孙毅杰,是2024级临床医学(五年)大班班长
从入学开始就表现出优秀大学生的品质
工作认真负责,平时关心班级同学
并且协助老师在去年寒假安排了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中包含了
同学们对医学的感受、寒假的见闻等
当时孙毅杰同学写了一篇文章《抢救室的温度》
体现了他对医学的热爱和使命感”
医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这种复杂与矛盾的交织。心肺复苏时,一下下的机械按压带动心电监护仪的波形起伏,那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跳动;查体时,查出来的每一处有意义的体征,都如同破案的线索,指引着我们走向真相;治疗后患者的每一次好转,都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欣喜不已,让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节选自孙毅杰《抢救室的温度》
他的“烛光导师”
刘梦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洪山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评价
“孙毅杰同学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临床医学生
平时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以外
还会利用课余时间
跟着我一起上临床管理病人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临床上
他就像个小太阳一样温暖着身边的人
这次飞机上的救人事件
正是出于他善良品质的本能”
师者点灯,责任传承
据了解,孙毅杰同学刚刚结束
为期两周的《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学习
该课程是为“零基础”的一年级医学生
提供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安排医院见习观摩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旨在提升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增强职业认同感、建立临床思维
▲孙毅杰(左一)在课堂上
对孙毅杰来说,这只是他从医路上的一个起点
“未来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很多本领要练
但只要有需要
我还会像今天这样站出来
因为这是医学生的使命
也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孙毅杰在医院见习
此次高空救援
不仅是孙毅杰个人成长的一次“实战检验”
更是武汉大学医学教育中
培养“有温度的医学生”的生动展现
这个年轻的医学生用行动证明
“真正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面对责任时的毫不犹豫”
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
到急诊室的见习实践
再到万米高空的挺身而出
孙毅杰用行动证明
医者的仁心
是青春最闪耀的勋章
医路漫漫,初心如炬
这束光,终将照亮更多生命的远方
(来源: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