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推动基层智能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龙泉街道位于滕州市中心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实际治理需要。为进一步提升智慧治理能力,街道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着力点,聚焦“枫桥经验”中“智治”(智能化)内涵所提炼出的新概念,突破为民服务场景限制,创新利用“网上枫桥经验”深化网信工作,深耕智治体系建设、提升数据便民能力、拓展智慧社区规模、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着力防范化解网络风险,推动基层治理更智能,居民生活更幸福。
制度化夯实网信治理强基础
构筑工作体系。为更好地面对时代发展趋势,龙泉街道立足辖区实际,高标准构筑网信治理工作体系,让网信治理更有深度。创新“3456”工作法,全面提升“用网、管网、治网”能力,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服务”上聚力发力;构建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动能、自治为基础的“四治共享”格局。建强工作队伍。扭住创新载体、疏管结合、强化队伍、健全机制、发挥作用“五个关键”;形成滕州市委网信办、龙泉街道、社区党委、龙泉派出所、互联网行业联合会、驻区单位“六位一体”新格局,努力为企业护航、为基层赋能、为群众服务,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为助推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朗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安全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打造“泉网警观”六位一体网络综合治理模式,坚持市委网信办业务指导,龙泉街道牵头抓总,社区党委具体落实,龙泉派出所执法保障,互联网行业联合会宣传引导,驻区单位共商配合,依托“六方共议”联席会议等制度载体,明确和强化了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网信工作主体之间关系更加理顺、责任更加明晰、力量更加整合、资源更加统筹、宣传更有深度和温度,各自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构筑起网上网下同心圆,营造出清朗的网络空间。
大数据开辟为民服务双通道
强化数据赋能。在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和市大数据中心技术支持下,搭建数据处理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街道梳理上线身份一致性核查、残疾人信息、学历社保等11个查询处理端口和快递网点、超市门店等20余个共享报表,协助社区干部完善人房管理系统信息3万人次,开具婚姻、居住、死亡等证明960余人次,协助人社、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批量查询信息130余次、7200余人(企业30余家),夯实了数据服务群众的基础,提升了基层服务工作效率。推进数据共享。破除数据沟通壁垒,推动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复用,让居民“一次提交全部办理”。健全“一核引领、四化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平台和以房管人系统作用,充分整合各部门通过“信、访、网、电、转送、交办、批示、督办”等问题的来源渠道,实现多方收集、一账汇总、分级管理、定期销号。
智能化提升群众生活新水平
打造智慧平台。扎实推动辖区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型”向“前置型”转变。街道荆泉北路社区建立“智慧社区平台”和“泉馨居”智慧驿站两大智慧平台,实现辖区居民基本信息的数据化和图示化,开展精准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泉馨居”智慧驿站开设10大类、26项服务内容,实现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让“随手即办”成为现实,截至目前,仅医保服务一项就办理1300余件。推进多元共治。为实现社区居民共治良好局面,社区在智慧驿站开通随手拍功能,居民通过该功能进行事件上传,由社区承接、转办,并在手机端反馈事件办理情况,开启了人人都是网格员,手机就是联络站服务新模式。提升治理效能。依托智慧平台,加强荆泉北路社区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为辖区小区配备了人脸识别智慧门禁、“防翻墙”摄像头、消防安全一键报警等硬件设施,用信息化打造居民生活安全坚实保障,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多音色共奏文明网络大合唱
文明实践,弘扬新风。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共建美好精神家园,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做大做强网络主流舆论,共奏清朗网络空间大合唱。建成滕州市首家省级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和网络名人工作室,设置网络沙龙会客厅、网络素养大讲堂、网络文明主题书屋、网络素养加油站等多个功能部分,融合交流学习、宣传教育、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宣讲、网络安全培训等各类活动。美德信用,崇信向善。发挥辖区网络名人作用,邀请网络名人入驻网络名人工作室,通过开设社区大讲堂、社区直播向社工、居民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居民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络文明意识,打造良好的美德信用网络文明空间。坚持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泉网警观”网络辟谣栏目,发布17篇网络辟谣推文,及时制止谣言传播,为清朗网络环境塑造贡献龙泉力量。
下一步,龙泉街道将继续扎实推进基层智能治理工作向深向实,充分发挥好“网上枫桥经验”,让数据便民覆盖辖区更多群众、拓展数字便民场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