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办公轻薄本新标杆:华硕灵耀14 2024搭载酷睿Ultra 引领AI PC潮流
创始人
2024-01-08 06:25:22
0

原标题:移动办公轻薄本新标杆:华硕灵耀14 2024搭载酷睿Ultra 引领AI PC潮流

12月15日,华硕召开2024华硕酷睿Ultra AI 超轻薄本新品发布会,全网首台酷睿Ultra处理器AI超轻薄本华硕灵耀14 2024正式发布。华硕电脑高级产品经理邹易澄、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计算机平台产品总监鞠胜利亮相现场,从外观、性能和配置等方面,全面解析灵耀14 2024的升级亮点。科技美学负责人那岩、资深媒体人Eva大咖集结,进行新品首度开箱体验。

AI超轻薄笔记本

打造更灵动的移动办公新潮流

全新华硕灵耀14 2024重量仅约1.19Kg,薄至13.9mm,超越市面上大部分轻薄本,更自由更灵动,全天携带无负担,充分满足高效移动办公需求。在外观设计上,灵耀14 2024不仅贴合商务精英人士的品味,也更符合精致生活人士的格调:夜空蓝和冰川银两种配色方案,灵感来源于大自然,赋予了它独特的时尚魅力;A面以几何线条形式呈现大A字LOGO,简约而不简单,充分展现华硕灵耀的高颜值与时尚气质;机身采用坚固美观的金属材质,不仅低碳环保,更打造了专属灵耀14的高级美感和质感。

酷睿Ultra处理器革命性升级

赋能AI创作更快更节能

华硕灵耀14 2024首发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7处理器,与Intel携手开启AI PC新纪元。酷睿Ultra处理器采用Intel4制造工艺,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引入EUV光刻、高密度MIM电容器等创新性技术,相对上一代工艺,Intel4实现了两倍的面积微缩,让处理器拥有更高的晶体密度,因此,酷睿Ultra在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时,如AI应用运行、大数据处理、视频剪辑、科学计算等,能提供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在制造工艺突破的前提下,酷睿Ultra处理器还采用先进的Foveros 3D封装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分离式模块架构,将整个处理器分为了计算模块、SoC 模块、IO 模块、图形模块的不同功能分区,这是英特尔PC处理器40年来最大的创新。分离式模块架构不仅可以快速适应PC从传统应用转向AI应用的处理器开发,而且通过打造SOC低功耗岛,提供了超低功耗线程调度机制,从架构上为轻薄本实现更快更节能,也因此实现了PC处理器史上出色的能耗比。

在加速人工智能的普及方面,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除了提供CPU AI加速-DL Boost,GPU AI加速-DP4a以外,还首次将AI专属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集成到PC处理器中,可以满足不同人工智能模型的运行,并让轻薄本在处理AI应用时仍旧可以保持合理的电池续航,实现娱乐创作与续航便携的强强联合。

因此,在灵耀14 2024上能够轻松驾驭当下热门AI应用。用户可以轻松运行最高达20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实现沟通、编程、翻译等多种功能;当剪映AI抠图功能在NPU上运行时,相比CPU处理耗时缩短3倍、功耗降低3倍,帮助创作者更快产出;AIGC应用门槛更低,如AI绘画生成工具Stable diffusion也能够在个人PC上流畅运行,让更多用户体验和使用AIGC技术。

▲大语言模型

▲剪映AI抠图

▲Stable diffition文本生成图片

据悉,灵耀14后续还将发布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 9处理器的升级版本,值得期待。

120Hz华硕好屏打造影院级好屏幕

高清更护眼

屏幕方面,灵耀14 2024升级采用2.8K 120Hz Lumina OLED屏幕,拥有100% P3影院级广色域、10亿色彩、平均ΔE<1高色准、600尼特峰值亮度、100万:1真HDR对比度,经过出厂精准校色,支持四种专业色域切换,画面真实色彩准确,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创作设计都能满足;支持VRR可变刷新率,消除画面的卡顿或撕裂现象,提升流畅度,为用户提供极致出色的视觉观感和流畅的使用体验感;搭载智能环境光感应器,随着环境光照变换,屏幕可自动调节亮度与色温;通过TÜV莱茵硬件级低蓝光无频闪认证、SGS Eye Care护眼认证,支持DC调光,呵护双眼。除此之外,华硕还提供“华硕好屏,无忧换新”服务,真正做到让用户用屏无忧。

18小时超长续航

32GB高频大容量内存

全套高速接口

续航作为商务轻薄本的重要属性,也是灵耀14 2024重要的发力点之一。它搭载75Wh大容量电池,电池循环次数提升20%,离线视频播放长约18小时,同时支持PD快速充电,搭配快充充电器只需39分钟即可快充50%的电量,并支持5-20V电压供电,充电宝也可为其充电。快充模式+长寿电池的组合实现超长续航性能,让灵耀14在使用时场景不局限、时间不受限,用户可以自如穿梭于多场景之间,不受电源线的束缚,移动办公不再焦虑。

存储方面,灵耀14 2024至高可选32GB LPDDR5X 7467MHz高频内存,满足AI运算需求,系统运行更流畅,多任务处理更轻松,以及1TB PCIe 4.0 高速SSD,满足办公各类文件、素材存储需求。

它还配备了包括双雷电4在内的全套高速接口,赋予灵耀14更强的场景泛用性,为接入更多外设提供保障,满足日常办公、数据传输等需求。

强悍韧性

提供稳定的工作与娱乐体验

在其它硬件搭配上,灵耀14也力求登上配置巅峰,追求科技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打造办公、娱乐双重优秀体验,成为品质生活的“点睛之笔”。Smart AMP智能功放搭配超线性扬声器,声效质感立体丰富,更广音域,更低失真;杜比全景声联手Harman Kardon大师音效,打造立体环绕的音乐现场。3DNR视频和AI语音双重降噪,在降噪效果和清晰度上进一步提升,达到更高的沟通效率。实体摄像头遮罩、IR人脸识别、麦克风快捷键等多重隐私保护,安全放心。创新打造的静音键盘技术,消除了90%的输入噪音,创造更为宁静的工作空间;键帽下凹增加到0.3mm,打字更舒适;键盘可随环境光变化,自动开启和关闭背光。经历多项严苛质量测试依然运行顺畅,彰显非凡韧性。

华硕灵耀14 2024定位全新轻奢商务风,率先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带来走在科技前沿的最新AI体验,并以极致轻薄机身、高素质华硕好屏、大存储组合、全套接口等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打造品质生活悦己体验。

目前,华硕灵耀14 2024已在华硕商城、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抖音、快手六大平台以及华硕智汇家体验店线下门店开售,首发价6599元、6期免息。

https://item.jd.com/100075418583.html

https://www.asus.com.cn/store/product-159212696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烽火弦歌里的守钟人|钟摆之间:... 1938年春,昆明拓东路盐行仓库。 黄钰生将三校课表钉上墙时,铁皮钟的摆锤正指向清晨六点。这位南开出...
山东个杯堂取得新型抽拉式充电宝...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5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个杯堂文化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直播备份网站,直播备份网站教程 上个月,一家运营了八年的本地新闻网站突然无法访问。黑客删除了所有数据,而他们的最后一次备份,还停留在...
华为申请头戴显示设备及系统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头戴显示设备及系...
构建类器官研究全过程伦理治理框... ◎本报记者 刘 垠 近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人源类器官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开展人...
分析师:PS5如果也涨价的话可... MST金融的高级分析师大卫·吉布森表示,如果索尼决定效仿微软最近对其Xbox硬件的价格调整,那么索尼...
芯科众联取得联动式双面研磨机专...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5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芯科众联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取得...
江苏长江水泵申请水平中开多级泵... 金融界2025年5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长江水泵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水平中开...
古尔曼称苹果折叠屏iPhone...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据多位关注苹果公司的记者和分析师此前透露,苹果计划于明年推出其首款折叠...
云手机哪个平台好用?2025云... 在202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手机逐渐成为许多用户的新选择。无论是游戏搬砖、远程办公,还...
大国粮仓科技含量十足 绿色优储... 在湖南长沙,我国首批五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5月5日将充气成型,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正式进入实...
原创 在... 提到使用电脑来进行绘图,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通常被视为“专业人士标配”的绘图板,还是价格更昂贵、...
南宁市科技馆AI科普活动受热捧 观众结合人工智能软件设计图样和陶艺技法,利用超轻黏土制作摆件。王靖山摄 “五一”假期,南宁市科技馆以...
浙江志腾取得下出线组件夹持治具... 金融界2025年5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志腾电气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下出线组...
精臣智慧申请打印设备及耗材加解... 金融界2025年5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徕卡迎来成立百年纪念,推出限定...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徕卡公司迎来成立 100 周年纪念,本周徕卡在美国纽约正式推出了相应百...
【财经早报】事关人工智能大模型... 重要新闻提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 交...
我国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创新加速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始融入我们的生...
梁文锋和杨植麟再“撞车” 被追赶和超越,是创业者常面对的挑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编辑|张晓迪 图片来源|视觉...
桂海潮:成长之路始终是“跟自己... 曾经,桂海潮离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标准还很遥远。 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往往只能承受两三个G左右的过载。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