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钱支援,物支援,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今年是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之江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截至目前,浙江共派出各级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推动农民增收63.5亿元。科技特派员穿梭山林、躬耕乡野,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广袤田野上书写了科技兴农富民的绚丽篇章。现推出“科技特派员来了”专栏,展现浙江科技特派员对这项制度的生动实践。
人物速写
俞旭平,1962年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在中药材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2003年,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被派到淳安县枫树岭镇,近20年来,始终把“三农”放在心上,扎根山区,用科技浇灌特色产业,是浙江省科技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践行者。2017年,枫树岭镇中药材总收入达598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4.38%,是2003年时的5倍多。
共富路上
“第一次去枫树岭镇时,我坐长途公交车、乘渡轮,绕过曲折蜿蜒的公路,8个小时才到达。到了才发现这是个贫穷落后的山区乡镇,村民的房屋大多是毛坯房,有的农户没钱装玻璃,只能用塑料薄膜挡风。”对于当时的情景,俞旭平记忆犹新。
20年前的枫树岭镇下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村里,详细询问情况,一起商量对策:“省里研究一下,给你们村派一个科技特派员来。”
当时,浙江省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已完成培训,并举办了出征仪式。省里增派了俞旭平,他成了第101位科技特派员。这一干就是20年。
刚刚“到岗”,俞旭平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在走村串户、上山下田中,俞旭平跑遍全镇30多个村,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深度调查,分析枫树岭镇中药材产业特色和前景。根据枫树岭镇山场面积大、耕地紧缺的情况,他提出了利用广阔的山场重点发展木本中药材的方案。
俞旭平说:“枫树岭镇的条件很适合种黄栀子,这味药用途广泛,需求量大,而且果实还能够提取出色素,出口国外。”从育苗、种植、加工到推广,俞旭平手把手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在以前只能长杂草、灌木的低坑坞建起5000亩黄栀子示范园。
自2008年起,经过专业技术的指导,枫树岭镇的黄栀子种植户年平均收入提高到4000多元。看着村民们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脱贫有了起色,俞旭平感到无比欣喜。
黄栀子给枫树岭镇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但是依靠单品类的中药材,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山乡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俞旭平从桐乡引进杭白菊品种,借助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和淳安县枫树岭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在镇上建起一家杭白菊加工厂。由于种植环境好,品种优,技术先进,枫树岭镇生产加工的杭白菊品质好,得到市场认可,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此后,俞旭平陆续为镇里引进薄荷、前胡、黄精、重楼、红豆杉等几十种药材,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到2017年,枫树岭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全镇中药材总收入达5985万元,是他刚下派时的5倍多。
从2017年开始,俞旭平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枫树岭镇的中药材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种植花卉类药用植物白芍、射干、菊花、栀子等,增加观光游览项目,利用水果类中药材覆盆子等,增加采摘游项目。
2019年,俞旭平卸下个人科技特派员的担子,给自己的个人科技特派员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但同时,作为淳安县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首席专家,他与淳安县的缘分仍在延续。
“淳安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无论何时,只要农民需要,我一定会给他们提供服务。”俞旭平表示,未来,自己将继续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各自的科研特长助推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行生态种植、规范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改进加工方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当地人说
下姜村党支部原书记姜银祥:我们村曾经有句顺口溜叫“茅草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原来确实很穷。俞老师是个好人,我们村民都喜欢他,他话不多,在田头、车间里都实实在在干事,在我们这里待了很长时间,手把手带着我们致富,我们已把他当自家人。下姜村授予过3位荣誉村民,俞老师是最先授予的。
1.科技特派员来了|白岩:小葛根助力乡村大发展
2.科技特派员来了|韦康:用科技的力量点茶成“金”
3.科技特派员来了|母昌考:“蟹保姆”助力农民实现致富梦
4.科技特派员来了|汪国云:技术创新铺就甜蜜“致富路”
5.科技特派员来了 | 王友明:文成大山里酿就“甜蜜蜜”
6.科技特派员来了 | 舒妙安:为龙泉“小西藏”养出“致富蛙”
7.科技特派员来了 | 李发勇:畲乡荒山种出“金果果”
8.科技特派员来了 | 陈忠法:“蜂”韵乡村绘就共富“蜜”码
9.科技特派员来了 | 斯金平:一亩山能赚万元钱?只因有了这株“小仙草”
10.科技特派员来了 | 丁理法:扎根基层的渔业“领路人”
11.科技特派员来了|叶胜海:让稻米产量上得来更销得掉
12.科技特派员来了 | 徐凯:与果农共创致富的“甜蜜事业”
13.科技特派员来了 | 徐海圣:谱写农民满意、市场欢迎的“致富经”
14.科技特派员来了 | 蔡为明:带着农民一起赚
15.科技特派员来了|吴江:小葡萄撬动大产业
16.科技特派员来了|何圣米:用“三个一”理念培育共富产业
17.科技特派员来了 | 储张杰:为农民引来致富金“龙”鱼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陈路漫)
编辑 | 陈路漫 校读 | 赵琦
责编 | 江英华、王姝 监制 | 尤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