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猫哥
来源|大猫真探社
有专家说,“廉价低质”。
这话啥意思呢?就是价格便宜起来,质量就是低劣的;顺带着,拼多多扶持的这些中小制造业企业,也被打成了阻碍中国产业升级的罪魁祸首,进而演变到,全社会都输了。
哈?低价没有招惹任何人。2023年都快结束了,“围剿电商”这么多年,居然还只盯着价格。
社会输了吗?当然没有,这种观点只看到价格而忽视了产业升级。
传统的电商模式,譬如淘系、京东系,算起来其实算是广告模式,背后还是房地产的思维,需要商家大量资源投入到流量的争夺中,寻求“地租”收入。
而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比如拼多多,则有两个逻辑,表面上它是社交电商,不仅通过社交裂变来吸引用户,更是直接将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起来,做到商品的需求触达。
而本质上,它是底层的供应链电商。
举个例子,拼多多从2018年开始,做了一件事儿,名称不同但内核相同,那就是产业带的扶持,从代工厂或者说白牌工厂开始,直至向整个产业扩展。
啥是产业带呢?
在农业上来讲,可能是地理标志农产品,而在工业制造业,可以理解为以地理位置为坐标,涵盖上中下游的产业集群,比如福建石狮市的服装制造产业带、佛山顺德小家电产业带等等。
平台可以说,抓准了各方的痛点。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有产业,怎么把产业转化成地方经济效益或者直接说GDP,是个问题;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老板们来讲,在整合供应链的基础上,做好产品上行流通,才是变现的关键;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都说这里的东西好,但是好东西怎么买到,也是困扰。
平台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产业带与消费者实现对接。
平台搭台,产业唱戏,现在,产业带已经成为巨头角力的新战场,阿里系、京东系、抖音、快手甚至物流平台都在加码。
扶持产业带、供应链改造的结果,就是性价比令人满意。
产业带背后,有自己的制造业逻辑。
从工厂到产业,从产业到产业带,这中间的竞合关系,也在发生改变,从昔日的无序竞争,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在平台的扶持过程中,最终还是得靠品质来胜出的。
产业带做大做强,有利于平台经济的同时,也会变成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供应链的基础。
在商业逻辑上,就能解释性价比了。
产业带的形成,其实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降本增效,对于制造业的老板们来讲,供应链的完备和物理距离拉进,他们是可以控制住成本的。
这个时候,像拼多多这样的社交电商平台,其实也在做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那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并且减掉了一层层不创造新价值而专门赚差价的中间商,也就是说,在流通阶段,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到了销售的终端,同样的东西,消费者看到的事更低的价格,但是同时再看制造业工厂或者产地的农民,他们能够得到的就是毛利率的大幅攀升。
这个时候,再回看那些一边卖着高价产品,从消费者手中赚钱,一面又喊着“谷贱伤农”,却在生产端压价的人,是多么可笑了。
对于全社会来讲,当真实需求和生产对接,再加上对产业带的扶持,当产业带兴旺的时候,包含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对社会经济的支柱作用就更加明显。
而产业兴旺能够带来直接的结果,就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所以,再看到狂飙的拼多多就能理解,其实它踩中的并不是消费降级的点,而是制造业重塑价值链的点,而这是世界大潮流。
如果把这套玩法复制到全球市场呢?
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而在2023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增速更是高达19.9%,而在跨境电商外贸的占比,也从1%提升到了5%。
中国历来是“世界工厂”,而外贸是这个工厂的窗口,过去的几年,外贸曾有挫折,但也迅速回正,跨境电商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世界工厂”的运行逻辑,早就不是“三来一补”,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通过各种“独角兽”企业,走向世界。
以往的跨境电商,进口居多,言必称亚马逊,但是现在,风靡海外的,是Temu,是Tiktok Shop,是AliExpress。
中企集体出海,并迅速扎根落地,尤其是Temu,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在北美、欧洲、澳洲、东亚日韩等重要市场,登顶APP下载榜,并完成迅速扎根。
其他国家,他们是不想吗?他们是做不到。
中企背靠的,是产业深耕带来的产业带进步,进而到全供应链的整合效果。当万事俱备,在海外市场想不成功都难。
而在国内,“厂二代”感受到的新境遇,是外贸的逻辑已悄悄变化。
在“厂一代”那里,做外贸需要等订单,参加各种线下展销会,推销、拉客然后生产、交付,非常不稳定,因为没订单的时候,是真的没订单。但是现在,通过网络开拓订单,直接缩小了淡旺季的差距,旺季仍忘,而淡季也能接到订单。
而最明显的,其实是利润的变化。
以往,都是靠薄利多销,很多厂家可以说是“极限毛利”,比如一顶帽子,5分钱的利润,只能算是挣个辛苦钱,但是在多多跨境,可能利润就是5块钱,这算是百倍利差了。
咋实现的呢?
举个例子,Temu走的是全托管的模式,商家只要把产品运到指定的仓库即可,剩下的包括网站引流、跨境物流、法务、知识产权等,都交给多多跨境来运作,而产品品质做好了,自然也就不愁买家。
一顶帽子,总成本10元,定价15元,抽掉了中间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了。
所以,有工厂直接说,这简直就是Temu在给厂商打工。
而放眼全球,新的地缘政治体系之下,当全球都在进行所谓的“供应链重构”的时候,我们就该知道,中企在做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而无论是产业带还是跨境电商,故事,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