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黎叔因进食呛咳后出现言语不利,吞咽障碍,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小组为他插上胃管,方便流质饮食,并配合康复理疗促进吞咽肌功能恢复。然而,治疗效果却不太好,让黎叔很是烦恼。
为进一步系统诊治,黎叔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神经内科。经过详细检查,黎叔被确诊为真性球麻痹。
“姑娘,这‘大象鼻’已经放了1个多月了,又难看又不舒服,而且咳嗽咯痰也不方便!”黎叔拉着主管护士丘美兰,指着插在鼻子里的胃管,急切地问道。
丘美兰详细了解黎叔的情况,并为其做了吞咽障碍评估。根据临床经验,丘美兰决定采用经口间歇胃管喂食方案。她向黎叔及家人解释道,长期留置胃管容易造成患者咽反射迟钝以及不同程度的贲门肌肉松弛,胃肠蠕动减慢,胃--食道反流率较高,易促发或加重肺部感染,而且可能导致患者鼻咽部溃疡、食管胃粘膜糜烂,同时,留置胃管期间也不利于吞咽功能训练,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而经口间歇胃管置入技术(IOE)可使黎叔告别长期留置胃管造成的痛苦,同时还有利于黎叔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便捷,无置管创伤不良风险,经过培训患者及家属亦可自行操作。
黎叔和家属都表示非常愿意尝试并配合。随后,留置了1个多月的胃管被拔除,黎叔按照护士的指导,非常顺利地完成第一次间歇胃管置管喂食,体验感非常舒适且易接受,咳嗽咯痰都顺畅了许多。
住院期间,黎叔和家人在神经内科护士的指导下,已经可以自己熟练地进行间歇胃管置管喂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针灸、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治疗,一周后,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了,咳嗽咯痰情况也减少了,说话也比入院前清晰了,入院前的肺部感染明显好转。
护士在给黎叔进行间歇胃管置管
家人给黎叔进行间歇胃管置管喂食
科普时刻
间歇胃管置管技术(IOE)是指进食时插管,非进食时拔除管道的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该项技术在插管过程中能刺激舌根部,诱发吞咽反射,同时也符合经口进食的生理规律,无鼻腔刺激,避免咽喉部肌肉痉挛,患者不需长期戴管,不影响外观形象,不影响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接受度。此外,大部分患者/家属都能在护士的指导下学会自我间歇胃管置管喂食,实现了患者从“替代护理”到“自我护理”的理念转变,真正体现优质护理的意义。
需注意的是,给患者进行间歇胃管置管喂食前,必须先评估患者情况,对于痰多不能咳出者必须吸痰后再予插管,控制注食量和注食速度,以降低误吸的风险,因为管饲并未完全消除误吸的风险,唾液的误吸或反流仍会发生。因此,及时有效的清除咽喉多余唾液和吸痰非常重要,它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成本,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医学指导
招远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神经内科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健康科普专家。
团队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神经内科始创于1979年,经过40余载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脑病专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拥有首届全国名中医1名、广东省名中医3名、首届青年岐黄学者1名等一批著名专家与学者,影响力基于岭南辐射全国甚至海内外,目前己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及“国家区域中医(脑病)诊疗中心”。
科室团队基于先进的诊疗理念及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在处理和解决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厚实的临床底蕴。临床上,科室收治病种涵盖脑卒中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神经系统疫性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神经内科疑难疾病。近年来我科在神经内科尤其是神经系统疑难、罕见、危急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守正创新,不断探索,通过多学科联合,结合中医中药以及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等干预手段,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医生团队出诊时间
供稿:蔡春艳
制图:陈捷晗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