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非药物的NSKSD纳豆激酶可以改善斑块
12月1日,国内首个“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杭州·日生研生命科学厅举行。来自浙一医院、浙二医院、杭州市一、市二医院、树兰医院和湖南湘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20多位医学专家共同见证了课题成果发布。
△ 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
承担该课题研究的领衔专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常务副院长、杭州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钱申贤教授介绍说:这是一个非药物的功能营养食品人体临床试验项目,我们经过伦理审查,确定了较为严格的入选标准,针对前来本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参照药物三期临床试验的方法开展研究。
△ 领衔专家钱申贤教授介绍课题研究经过
钱院长说:起初我们对这个课题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研究经费也没有,受试者需要做多项跟踪检测。但没有想到,最初的几个试验对象反映,睡眠明显改善,后来连我们医院的不少医生和家属也主动要求加入课题试验,今天在座的陈宁院长就是其中的一个受试对象。就这样,靠着口口相传,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研究,计划100例人体试验,最终有效完成了97例。
课题组专家、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原执行院长陈宁在发布会上介绍,我们对97名心脑血管高危人群受试者,在90天的研究期间每日服用8000FU的NSKSD纳豆激酶(日生研生命科学浙江有限公司提供),分别在基线、第30天和第90天进行采血,检测血脂、凝血四项、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在基线和第90天进行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
△ 课题组专家陈宁《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终期成果报告
根据临床检测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服用NSKSD纳豆激酶30天后血浆粘度显著下降;服用NSKSD纳豆激酶90天,ADP血小板聚集率300s、AD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D-二聚体、全血低切粘度5/s、全血粘度(50/s)和全血高切粘度(200/s)显著下降;全血低切粘度1/s在服用30天和90天后均显著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和流速差异常患者改善率分别为71.4%和87.5%;颈动脉内斑块和中膜增厚的改善比例分别为46.7%和42.1%。所有受试者没有出血和毒副反应,服用是安全的。
综合本课题的临床试验数据,可以看到:每天8000FU的NSKSD纳豆激酶的摄入与心脑血管高危人群血小板功能、D-二聚体和全血粘度的改善显著相关,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逆转,其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有效延缓。表明NSKSD纳豆激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且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疗效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