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失语、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后伴有呕吐;出现视力和视野问题,走路撞门框;单侧肢体瘫痪;成年人出现羊癫疯。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万分注意,因为这些都是可能被脑胶质瘤“突袭”的信号!据了解,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脑瘤,治疗难度大。不过可喜的是,在传统治疗方式取得进展的同时,肿瘤电场治疗等创新疗法不断突破。专家表示,肿瘤电场治疗能有效降低新发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只要遵循尽早和坚持接受治疗的原则,能大大提高患者的五年存活率。
那么,脑胶质瘤有什么危害?针对脑胶质瘤有什么新型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它又“新”在哪里?为了让大家更为深入地了解脑肿瘤疾病的相关知识,南都大讲堂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医师陈媛媛教授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群英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脑瘤防治,“头”等大事》的健康科普讲座,共收获了22W+的流量。
突然失语、单侧偏瘫要小心!该类人群可能会患上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脑肿瘤,在脑内原生肿瘤中占80%。”牟永告教授介绍,脑胶质瘤属于原生肿瘤,极少出现颅外转移的情况。而胶质瘤患病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遗传因素,比如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易感因素。而比较明确的外因主要是电离辐射,比如X光等。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性,儿童多发小儿脑干胶质瘤,而中青年人易发生低级别胶质瘤,中老年人则多发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
牟永告教授提醒,由于脑压增高,脑胶质瘤患者会出现持续头痛呕吐的症状。根据肿瘤所在区域的不同也会引起单侧肢体无力、词不达意、认知功能受损等症状。另外,成年人出现羊癫疯或癫痫发作,也是极大可能患上胶质瘤的表现,需要多加注意。另外,教授还说道:“胶质瘤与肺癌和胰腺癌相比一定程度上危害更大,因为脑胶质瘤会直接破坏人的认知功能,影响人的社会属性。”
牟教授通过模具展示脑肿瘤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大程度保护功能
“脑胶质瘤的生存率只有14.6个月,而5年生存率更是小于10%。”而为了提高生存率,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术治疗能将肿瘤主体部分尽可能清除,在手术结束一个月内开始放疗,同期伴有化疗,尔后再加上六到八个疗程的辅助化疗。
脑胶质瘤手术现场图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大程度保护功能。这是我们进行手术的原则。”牟永告教授介绍,归功于规范化治疗,医生能通过B超以及电生理检测、荧光手术、唤醒手术等手段保护患者安全的同时进行精准切除以避免功能费损、出血等情况,减小手术风险。不过,牟永告教授也提醒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手术,比如孩童患者的胶质瘤大多生长在脑干,手术效果不佳。如果是晚期患者,肿瘤处于扩散状态,这种情况则需要先做穿刺活检,取得病理之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
新型电场治疗能有效提高脑肿瘤病人生存率
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肿瘤电场治疗的原理是在胶质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通过电场影响胶质瘤细胞,使其DNA损伤而无法进行分裂凋亡坏死,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细胞。牟永告教授介绍,电场治疗的方式是患者头部穿戴类似帽子的装置,将电极片贴在头部,靠着身上背着的电池在电极之间形成一个两百千赫兹的电场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每天佩戴18-22个小时,使用两年后,患者活过五年的存活率能从大约5%提高到29.3%。
牟永告教授会诊两位脑胶质瘤患者
对于电场治疗的使用,牟永告教授提醒应注意两大原则:根据医生诊断的情况,应尽早接受电场治疗,因为电场治疗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肿瘤细胞开始复发才佩戴效果不佳;另外,因为手术只能将主体部分切除,但肿瘤剩余部分仍处于不停的分裂周期,所以坚持接受电场治疗才能让肿瘤在分裂期中都受到抑制,杀灭复苏的肿瘤细胞。
牟教授介绍,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100多个患者使用了电场治疗,效果良好。其中一位患者在接受二次手术后也接受了电场治疗,使病情得到稳定。而且在丈夫的悉心照料下,她甚至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考上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值得所有人为她称赞。
接受肿瘤电场治疗的患者
“目前,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MDT(多学科诊疗)管理加上电场治疗和家庭的积极参与能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期。”牟永告教授说道。
层层把关保证精准放疗
患上肿瘤真的要放疗吗?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吗?关于这些问题,陈媛媛教授表示,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70%的肿瘤患者都需要接受放疗。放疗负责将外科手术无法切除的剩余部分肿瘤用直线加速器产生高强度的X光线杀灭。而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来说,放疗更是他们的一根救命稻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医师陈媛媛教授
患上胶质瘤后有许多患者都显得格外紧张,认为应该马上接受放疗。陈媛媛教授提醒患者一定要注意接受放疗的最佳时机,不应过早也不应耽误。治疗脑胶质瘤应该先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的2-6周内接受放疗。不可过早是由于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需要等待伤口愈合,避免伤口恶化。其次,放射治疗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为了精准定位,医院根据患者头型做出化疗面罩,能尽可能减少对其他部位的影响。另外,患者还需要CT扫描和磁共振将晶体、视神经等重要部位结构标记出来用以画图,再凭此图画来制定治疗计划,患者再根据评估后的计划进行放疗。这个过程共需要10到14天的时间,以保证层层把关精准放疗。
放射治疗使用设备
“每次放疗患者只需要在直线加速器内躺5-10分钟即可完成该次治疗。”陈媛媛教授接着介绍,对不同程度的胶质瘤,都需要接受一个半月,总共30个工作日的化疗。在治疗期间,因为射线穿过身体的正常组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需要连续五个工作日接受放疗后,在周末给予身体恢复的时间。如果出现胶质瘤复发的情况,且经过MDT团队讨论后认为患者需要较大规模的放疗时,会要求患者接受一年以上的放疗,避免副作用过大。
患者在医师节为陈教授献上鲜花与锦旗
对于放疗副作用问题,陈媛媛教授回应:“由于精准治疗和技术提高,目前放疗的副作用并不大。除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外,大部分患者进入放疗阶段后都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放疗后可能会出现轻微乏力和脑水肿症状,但只要对症开相关的口服药物即可。”而对于胶质瘤病人饮食运动方面,陈媛媛教授表示,胶质瘤患者胃口并不会太差,只要在保持正常饮食的同时要注意轻微运动,避免发胖和降低血酸的风险即可。
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低怎么办?专家:及时用药很关键!
杨群英教授强调,化疗能延长大部分患者,特别是高级别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低度恶性的胶质瘤,诊断后接受进一步化疗能防止其复发。另外,杨教授还提到,新诊断的低级别胶质瘤一般只需要接受6个疗程的化疗,一个疗程吃5天药,休息23天,总共6个月的时间。而针对三到四级的高级别胶质瘤,尤其是四级的胶质母细胞瘤,在手术甚至是放疗后都有复发的风险。因此,需要加上抗肿瘤的药物治疗进一步杀灭残存的肿瘤,防止肿瘤转移。对于高级别的胶质瘤,一般来说则需要接受1年的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群英教授
“手术治疗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而化疗是全身性治疗。传统的化疗药物叫细胞毒性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细胞。因此,治疗期间会伴有恶心、白细胞低、掉头发等副作用。”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化疗药物在提升效果和减轻副作用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比如治疗胶质瘤的替莫唑胺口服,其副作用较小,用药方便可在家服用。而针对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NK1抑制剂这种对呕吐等不良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以及针对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集落刺激因子等相关的辅佐药物也逐渐完善。
对于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杨群英教授提醒各位患者,针对骨髓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会低的化疗不良反应,患者应每周到医院复查血常规一到两次。通常白细胞下降的最低点是完成一个疗程后的两周,此时需要格外谨慎,及时用药避免发烧、腹泻、肺炎等。恶心、呕吐、胃口变差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通常持续1-2周,2-3周后就能恢复,患者应注意口服止吐药和清淡饮食,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即可。但如果频繁恶心呕吐无法进食,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静脉输注补液或打营养针。另外,杨教授让大家放心,针对胶质瘤的替莫唑胺口服很少会造成掉头发的副作用,患者可以放心自信地外出交往,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
杨群英教授还介绍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在脑胶质瘤治疗上的应用情况。前者能针对癌细胞上的靶点起作用,减少副作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其症状有巨大的帮助。而后者虽然单独使用时治疗效果不佳,但通过结合多靶向药物治疗或电场治疗的方式也能改变胶质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使免疫治疗起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杨群英教授问诊参加新化疗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患者
粉丝问答环节:
Q1电场治疗适合所有脑胶质瘤患者吗?
牟永告教授:并不是,比如胶质瘤如果发生在目上是可以做电场治疗的,但如果是目下就不合适了。另外,如果患者的头皮溃疡或者身体比较弱的都不适合接受电场治疗。所以一般要求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才去接受电场治疗。
Q2脑瘤放疗会很痛苦吗?会引起放射性脑损伤?听说放疗之后人会变傻,记忆力下降。
陈媛媛教授:射线在杀灭肿瘤的同时确实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伤害,但目前的治疗都是精准治疗,会保护好正常组织和需要保护的部位。关于记忆力下降的问题,据统计,特别是年轻患者,患者的记忆力都会慢慢地回复。
Q3儿童脑肿瘤做化疗是不是对身体伤害很大?会对后续成长带来什么危害?
杨群英教授:对于儿童脑肿瘤接受化疗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大误解。其实,儿童脑肿瘤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会更好,因为他们并不像成年人或老年人拥有心、肝、肾等基础疾病,而且他们骨髓的代谢功能也非常好。并且化疗药物的剂量会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来计算,保证患者安全。
直播:南都记者 曾文琼
采写:曾文琼
摄像:崔俊超 陈赟健
实习生:杨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