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领域,智能体炙手可热,其代表着更高的智能水平,用户下达一项任务,就能理解、规划并调用各类软件执行。目前,头部科技公司正在抢占AI智能体新赛道。
◎记者 刘怡鹤
在AI领域,智能体炙手可热,其代表着更高的智能水平,用户下达一项任务,就能理解、规划并调用各类软件执行。目前,头部科技公司正在抢占AI智能体新赛道。
近日,在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布了天禧超级个人智能体、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等多款超级智能体,并定义其三大特征。“AI让我们的愿景变得更清晰,我们希望推动实现AI普惠。联想所有技术、产品和服务都被纳入这一简洁的框架中,我们将从一家设备公司转型为以智能体为核心的公司。”杨元庆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AI工具进化为超级智能体
杨元庆将超级智能体技术定义为个人与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工具型助手向全场景智能伙伴和“人工智能双胞胎”的跨越式进化。
2024年,联想推出了小天智能体,由PC内置的天禧大模型驱动,通过自然交互,在一些场景中带来全新AI体验。同时,借助用户个人本地文档,它能不断加深对用户的认知和理解。
杨元庆说,小天只和PC捆绑,未来,超级智能体不是和设备捆绑,而是和人捆绑。每个人会有自己的智能体。它可以使用个人所有设备上的所有数据,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达到L3(协作级)水平,自主处理各类任务。
杨元庆认为,超级智能体具有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三大核心功能特征。
感知与交互是超级智能体的第一层能力。通过文本、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模态协同,智能体可实时捕捉用户状态与环境信息,跨终端实现对用户意图的精准解读和响应。例如,当用户佩戴智能眼镜进入超市时,智能体会结合健身数据与当日饮食记录,动态推荐健康食品;若用户刚完成长跑,则会“宽容”调整推荐策略。
第二层是认知与决策能力。“超级智能体具有一些长期记忆,包括用户在各个电子设备、生态中的操作和习惯”。产生这些记忆,缘于超级智能体能够调用跨设备、跨生态的本地个人和企业知识库。例如,当用户输入一个专业缩写时,智能体能结合其职业背景自动匹配最相关解释。
第三层是自主与演进,即超级智能体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并派发给相应的领域智能体,调用跨生态工具来主动执行任务。例如,在组织户外烧烤的任务中,超级智能体会将其分解为预约场地、采购食材、邀请朋友等子任务,调用电商、社交、导航等生态工具自动执行。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优化决策逻辑,用得越多,超级智能体越“懂”用户。
混合式AI落地迎关键突破
凭借在AI PC市场的领先地位及多元化布局,联想的混合式AI战略迎来收获期。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总营收1351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106%。随着超级智能体概念和矩阵的推出,混合式AI迎来新的落地节点。
所谓混合式AI,是指个人智能与企业智能共存互补,混合并用。杨元庆认为,混合式AI是实现AI普及普惠的必由路径。这将是联想未来10年发展重点。
当超级智能体对用户有着深层次的了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就必然成为其基座。“联想提出混合式AI概念,就是出于对个人、企业数据保护的考虑。”杨元庆说。
无论是ChatGPT还是DeepSeek,都属于公共智能。2024年,OpenAI推出轻量级推理模型o1-mini,但其算力仍集中于云端。用户通过公有云与这些AI工具对话来获取所需的知识、问答内容,若想获得更精准、高效的回复,往往面临提供或暴露个人、企业数据的情况。
联想通过自研的“推理加速引擎”,首次将与o1-mini云端算力同等性能的算力压缩至一台PC。正是由于端侧AI能力的提升,以及跨设备跨生态的端边云协同,个人可信计算成为可能,这也为个人超级智能体形成了技术基础。
杨元庆表示,下一代联想AI PC将全面集成“推理加速引擎”,用户无需依赖云端服务器即可运行百亿参数级大模型,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隐私风险,以及真正个性化的本地化服务。
企业超级智能体的基础依然是算力。联想为企业智能构建部署了基于“端—边—云—网”的混合式基础设施,其中“云”包括了公有云与私有云。混合式基础设施支持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处理,数据被传输至混合云,用于企业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待模型训练成熟后,就能在边缘侧或端侧进行部署,从而实现推理运算。
目前,联想推出了仅服务于联想自身的“联想乐享超级企业智能体”。未来,这种能力将向外部企业复制渗透,助力联想在AI领域的业务拓展和增值,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这也是联想以混合式AI为核心引擎,加速AI落地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