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怎么戒烟比较好?一次戒断还是慢慢减少?医生:戒烟有新方法
创始人
2024-07-26 18:21:41
0

导语:烟草危害,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其严重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吸烟者自身的健康根基,还通过二手烟、三手烟的形式,如幽灵般蔓延至无辜的非吸烟者之中,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隐蔽而巨大的健康威胁。

二手烟,即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及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直接暴露于旁人的呼吸系统中,增加了罹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而三手烟,则是指吸烟后残留在家具、衣物、地毯甚至皮肤表面的有害物质,它们持久存在,对儿童及敏感人群构成长期危害。

吸烟成瘾,这一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界定为慢性疾病的状态,其根源在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尼古丁作为一种高度成瘾性物质,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产生愉悦感,进而诱导吸烟者反复寻求并维持这种“快感”。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依赖,使得戒烟之路异常艰难。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科学界对烟草危害研究的不断深入,戒烟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戒烟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然而,戒烟之路并非坦途,特别是对于长期吸烟者来说,尼古丁的戒断症状如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常常成为他们复吸的借口和理由。

据统计,单纯依靠个人意志力戒烟的成功率极低,仅为3%左右,这凸显了专业戒烟帮助的重要性。

01

吸烟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血管硬化

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硬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影响呼吸系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深远影响,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让吸烟者频繁遭受咳嗽、呼吸困难的困扰。

削弱免疫系统

更令人担忧的是,吸烟对免疫系统的削弱作用,使得吸烟者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包括感冒、流感等常见感染,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这些癌症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消化系统危害

吸烟与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吸烟还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

02

抽烟多年突然戒烟,会有什么后果?

抽烟多年后突然决定戒烟,确实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调适过程,这些反应常被误解为戒烟带来的“负面后果”,而实际上,它们是身体摆脱烟草依赖、迈向健康生活的必经之路。

许多老烟民因长期吸烟而未能直观感受到吸烟对健康的累积性损害,故而担心戒烟反而会引起不适,这种担忧往往源于对戒烟过程的不了解以及戒烟决心的动摇。

要明确的是,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深远且全面的。长期吸烟导致的一氧化碳吸入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加剧了全身各系统的缺氧状态,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增加了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多种致癌物等,不仅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人体的生命健康。

关于戒烟后出现的身体不适,这实际上是戒断反应的体现。尼古丁作为一种强烈的成瘾物质,长期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形成了一种奖赏机制,使吸烟者产生愉悦感并渴望重复这一行为。

当尼古丁供应突然中断时,大脑内的多巴胺水平急剧下降,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烦躁、情绪波动、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反应是暂时的,且因人而异,但普遍会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重要的是,戒烟后的这些短期不适与长期吸烟带来的健康风险相比,无疑是微不足道的。随着戒断反应的缓解,身体将开始自我修复,心肺功能逐渐恢复,血液循环改善,免疫力提升,整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许多戒烟者报告说,他们在戒烟后感觉呼吸更加顺畅,体力增强,精神状态也更为积极。

03

怎么戒烟比较好?一次戒断还是慢慢减少?

在深入探讨如何戒烟以达到最佳效果时,我们不仅要对比一次戒断法与逐步减少法的异同,还需考量个体差异、心理准备、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戒烟策略。

一次戒断法,又称“冷火鸡法”,是一种果断而直接的戒烟方式。它要求吸烟者在决定戒烟的那一刻起,彻底摒弃所有与吸烟相关的行为,包括购买烟草、携带打火机或烟具等,以此切断一切与吸烟的联系。

一次戒断法的优势:

  • 即时效应:迅速脱离烟草,减少长期吸烟对身体的持续损害。
  • 心理优势:通过一次性摆脱依赖,减少因长期挣扎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焦虑。
  • 社会支持:公开宣布戒烟决定,可获得家人、朋友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增强戒烟动力。

慢慢减少吸烟法也就是设定具体的减量计划,如先从减少每日吸烟数量开始,再逐步延长吸烟间隔,直至最终实现无烟生活。

慢慢减少吸烟法优势:

  • 渐进适应:给予身体和心理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尼古丁水平的逐渐降低,减少突然戒断带来的不适感。
  • 增强信心:每达成一个小目标都能带来成就感,有助于建立持续戒烟的信心。

但是,在减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弹吸烟”的情况,即因某一时刻的失控而大量吸烟,从而削弱整体的戒烟效果。因此,保持高度的自我监控和坚定的决心至关重要。

所以,戒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毅力和正确的策略。无论是一次戒断法还是逐步减少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烟瘾,迎接更加健康、自由的生活。

04

医生:戒烟有新方法

面对戒烟这一普遍存在的挑战,医疗界积极响应,全国众多医院纷纷设立了专门的戒烟门诊,这标志着戒烟支持服务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戒烟门诊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医疗系统对公众健康的深切关怀,更为那些深受烟瘾困扰、渴望摆脱烟草束缚的烟民们提供了科学、专业且个性化的帮助。

在戒烟门诊,每一位有戒烟意愿的烟民都能得到全面而细致的评估。通过专业的问诊与调查,医生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戒烟动机,从而为其量身定制一套最适合的戒烟方案。

这一过程涵盖了生活行为的调整建议、药物辅助治疗的推荐以及心理支持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全方位助力患者顺利戒烟。

据统计,通过戒烟门诊进行系统化戒烟的烟民,在自身的不懈努力、戒烟药物的辅助、医生的专业指导以及持续的跟踪督促下,戒烟成功率能够达到约30%左右。

这一数字虽然看似不高,但相较于未经指导的自行戒烟尝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向广大烟民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只要有决心、有方法、有支持,戒烟并非遥不可及。

05

戒烟也要挑时机:这个岁数前戒烟,对身体或许会更好

由美国一家前沿人工智能公司引领的一项跨国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戒烟时机与健康之间的深刻联系。

该研究团队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庞大样本——共计14.9万人的血液检测数据,其中不乏4.9万名勇敢的吸烟者,他们的数据成为了揭示吸烟危害与人体衰老奥秘的宝贵钥匙。

研究的核心在于,科学家们精心筛选并确定了66种与人体自然衰老过程紧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如同微观世界的“时钟”,能够精准地反映出每个人的生理年龄,即不考虑实际年岁,仅依据生物学状态所评估的年龄。这一创新方法,让科学家们能够深入剖析吸烟对人体老化的具体影响。

研究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即便是正值青春年华的20多岁吸烟者,其生理年龄却惊人地达到了40岁的水平。更令人痛心的是,女性吸烟者在这一方面的受损更为严重,她们的生理年龄几乎翻了一番,而男性吸烟者虽稍好一些,但生理年龄也膨胀至实际年龄的1.5倍。这一发现,无疑是对吸烟加速衰老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佐证。

基于此,科学家们强烈建议,对于那些尚未深陷烟瘾泥潭的年轻人而言,尽早戒烟,尤其是在20岁之前,是保护自身健康、延缓衰老进程的最佳策略。

这一时期的身体尚处于发育完善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不良生活习惯的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及时摒弃烟草,不仅能有效遏制吸烟对身体的持续伤害,还能为未来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06

阅读延伸:我国香烟市场或大调整,3亿烟民该何去何从?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的数据触目惊心,揭示了我国吸烟问题的严峻现状:庞大的烟民群体、高企的吸烟率,以及每年因吸烟导致的庞大死亡人数,无不警示着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更为严峻的是,这一趋势若不加遏制,预计到2030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可能翻倍,达到200万之巨,这对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控烟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香烟价格的持续上涨。自2009年以来,香烟价格逐年攀升,从平均16元上涨至目前的21.4元,并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此举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吸烟成本,进而促使部分烟民出于经济考虑减少吸烟量,甚至彻底戒烟。同时,各地“控烟”政策的密集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吸烟的公共空间,加大对禁烟区的执法力度,确保公众健康免受二手烟侵害。

专家对此表示高度支持,他们认为,低价烟的泛滥是烟民规模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香烟价格,可以有效抑制青少年和低收入群体的吸烟行为,减少新烟民的产生。同时,对于已有烟瘾的成年人,经济压力也可能成为他们戒烟的外部动力,从而逐步减少吸烟量,改善健康状况。

然而,这一调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平衡控烟与烟草行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同时,避免对烟草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造成过大冲击,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此外,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也是控烟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州银发经济领域企业突破1.8... 中新网广州8月22日电 (记者 蔡敏婕)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老博...
DeepSeek V3.1升级... 在科技界的翘首以盼中,虽然备受瞩目的R2模型未能如期亮相,但DeepSeek团队却适时推出了其最新力...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深圳坪...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2日讯(记者 张金)携带公司“绝招”亮相中博会,“收获超出想象”;联手数据...
人类是被圈养的动物?太阳系有四... 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理论中,太阳系终有一天会灭亡。科学家预测,大约50亿万年后,现在表面温度达到55...
AI催化智能制造市场百亿扩容,... 近日,中邮证券发布研报称AI从商业和产业价值两方面赋能制造业,25 年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在我国市场规...
俄发布月球探测新时间表:“月球... 当地时间8月22日,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克拉斯尼科夫表示,俄罗斯下一次月球探测任务将于2028年实施,届...
国赛摘金!安徽学子在全国青少年... 8月14日至18日,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重庆火热举行。赛事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吸引了全国近6...
【人工智能】2025年人工智能... 项目简介 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课程是一套集专业化知识架构、科学化培养路径、系统化考核标准于一体的高端...
什么是ai?什么是人工智能? AI智能不再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入我们的日常,改变着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式。...
什么?你也是来收购Chrome... 不管Chrome同不同意,想要接手这个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浏览器(而且遥遥领先后面几位)的候选者们,早已...
我国首颗全极化商用SAR卫星发... 8月19日,由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共同研制的全国首颗具备全极化业务化观测能力的商...
原创 摆... 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芯片设计是离不开EDA软件的。 并且现在的EDA,已经不只是仅仅画个图,设计芯片...
青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 ... 8月21日上午,以“场景驱动 智链青岛”为主题的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暨首批标杆场景发布会在...
2025数博会 | 360将携... 当前,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安全与AI技术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美的集团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美的集团(00033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爱立信CEO鲍毅康:中国5G ...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爱立信 CEO 鲍毅康(Börje Ekholm)昨天接受了科技媒体...
维谛取得浸没式液冷机柜专利,提...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维谛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浸没式液冷机柜”的专利...
标准北大荒 稳固大粮仓 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水稻田。栾洪磊摄 智慧播种驾驶舱。张博文摄 精细化农机具管理,打造智能化...
美国数据中心公司表示,美国、阿... 美国一家数据中心公司的报告发现,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位列全球人工智能超级大国前三名。 在这份由德克萨斯...
瑞莱光学取得光学镜片检测送料机...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瑞莱光学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