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7日22时27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内,由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牵头研制的“南京号”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全程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正是这一次的“造星”,让很多学生和家长认识了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这所与星星有关的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有哪些新动态?笔者进行了探访。
江苏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五成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天空之镜”石臼湖旁的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今年,学校在江苏的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50%,增加至355人。五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面向全省考生进行招生,涉及1个能源动力与材料类专业,9个装备制造类专业,8个电子与信息类专业,3个财经商贸类专业,2个文化艺术类专业。我们为更多学子提供在省会南京的公办高职院校升学的机会。”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学洪告诉记者,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今年面向全国18个省投放普通高考招生计划674个。
近年来,学校专业建设能力持续增强,新开设了智能控制技术、金融科技应用、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等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获批“省高水平专业群”。此外,学校还拥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规划教材5本、省级职业体验中心1个、省级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1项、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名、省级产业教授3名、江苏省技术能手6名。
打造航天特色 培养未来航天工匠
一所与“机”“电”有关的学校,为何要锚定发展航天特色?“在此前和行业内专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了我国对航天人才的‘需求缺口’——航天工程不仅需要科学家、设计师,也需要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庆礼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未来需要既读得懂图纸也能根据设计图把工件加工出来、并进行测试和装配的复合型应用航天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日趋成熟,航天产业急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鉴于此,2019年,学校在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明确打造“航天特色示范校”方向,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签署协议,共建“新时代航天工匠人才联合培养基地”。2021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为产业教授,并在校内成立“王曙群大国工匠”工作站。
“其实,航天工程与机电息息相关。学校不仅已经成功获批江苏省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校园内的全国职业院校首个地面接收站和测控大厅也即将竣工。”周庆礼表示。
特色创客教育 学生就业有底气
就业形势、专业前景、就读城市这三方面是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考虑的重点。对此,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助理殷凯表示,学校在这三个方面都很有优势。
多年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在近年的江苏省“专转本”考试中,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转本成绩同样始终保持高位。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的统计,该校学生毕业半年后收入5237元,位列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的第88名、江苏省90所高职院校的第7名。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校就业网入驻企业9000余家,2023年提供招聘岗位数15万个以上。我们6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南京地方企业。”殷凯介绍。他以学校的无人机相关专业为例,通过与无人机行业的头部企业深圳大疆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无人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考取中国民航局颁发和管理的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
高就业率和高升学率的背后离不开以“创新、实践、分享、成长”为核心的校园“创客文化”打造。从2015年起,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蓝岛创客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打造全国首个高职创客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