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工作更快乐,我也乐于工作之余,投入更多精力钻研创新。”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简称“重庆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李明欣在接受采访时,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这位在通信领域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老将,目前已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与技术技能创新项目100余项,获得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0余项,基于大数据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智能化的网络运营等经验已在全国通信领域推广。
▲重庆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李明欣。(企业供图)
打造创新工作室
2014年,
李明欣来到重庆联通,
第一份工作便是围绕2G、3G
进行后期建设和维护优化,
部署优化4G、
前瞻研究向5G网络演进的趋势。
当时摆在李明欣面前的就有个难题,
如何智能化实现网络优化,
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
▲正在与同事进行交流的李明欣。(企业供图)
“当时网络优化主要靠人力,一个司机配备两位测试人员,走街串巷开展信号覆盖、网络稳定性等测试。”李明欣就在盘算,一部车一天最多跑两三百公里,而且网络问题呈现的特征又很多样,有点、线、面的分布情况,哪里有投诉就得跑哪里,测试工具也还被国外巨头垄断,费时费力成本高。
那么,
对于这一行业难题,
是否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监测,
也能够打破国外工具端的垄断?
李明欣便带头组建了6人“技术攻关小组”,
这也是创新工作室的雏形。
“那时候的大数据还没现在这么流行,我们便已经开始采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用户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在当时来说是颠覆性技术。”李明欣说,“通过对用户测量报告数据的分析,再同步与道路以及网络区域等地图信息进行拟合和匹配,从而发现区域覆盖的优劣情况。”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
2016年,
监测工具成型,
成功打破国外工具厂商的垄断。
“当时国外工具厂商已经开始关注到我们,表示愿意以低价甚至免费让我们使用某些功能,想让我们放弃研发。”李明欣深知,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2017年,当李明欣在某次行业会议上讲述他们的技术,很多厂商都表示震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且居然有人已经做出来了,这项业界领先的技术,后来也为工作室带来从集团层级到国家级的无数奖项,并逐步在通信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为鼓励这项技术研究,
2015年,
李明欣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成为重庆市通信运营企业
唯一的市级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
也是中国联通集团
首批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不信邪:别人都说不行我就要干出来
2018年,
李明欣开始负责网络管理中心团队。
“顾名思义,这个中心主要作用是对我们全部的网络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承载网、传送网、核心网及基站等设备和网络的运行维护。”李明欣说。
举个例子,传送网相当于人体的“大动脉”,基站相当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等,一旦传送网的干线出问题,影响面将非常大。以前必须有专门团队进行监控,发现预警进行人工预警,再派单进行维修,再有经验的工程师在这些环节也要花一定的时间,这对于运行维护来讲是非常“致命”。
▲正在进行工作交流的李明欣。(企业供图)
“我接手时非常苦恼,当时我们建设有一个监控调度指挥中心,都配备了几十人,还是说人手不够。”李明欣说,“特别随着4G、5G逐步大规模推广应用,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
李明欣就在琢磨是否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对所有设备的数据采集,自动发现故障并实现自动派单,只需少量的人员辅助监控即可,既可以降低人力,也可提高实时性。
然而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觉得这个可行,李明欣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不大可能实现。”“别的都是这样操作的。”
“我常说的是创新是来源于工作,更要高于工作。”李明欣不信这个邪,他让团队成员找来大家认为最难处理的传送网的三个案例,进行“点上爆破”。
针对这三个案例,
李明欣带领团队攻关,
详细写清每个处理步骤,
分析优化路径,
找出更有替代方案。
慢慢地大家发现,
原来有很多环节可以优化。
比如,
只要看透密如蛛网的传送网,
一旦出现问题,
便可就近实现“替补”。
以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缺乏整体性、系统化思维。
“后来我们梳理出所有传送网、基站的脉络图,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线路运行状况的智能监测。”李明欣说,现在工单自动派发率已达到98%以上。
为保证数据实时性,系统定期刷新,呈现的都是最新的数据,同时也变得更“聪明”,学会自己分析状况,然后给出处理建议。
这一案例也让李明欣更加深刻认识,
创新要跳出固化思维,
多进行创新探索,
不仅仅是简单得出一个无法实现的结论。
2019年获得了重庆市总工会表彰,授予“李明欣劳模与工匠人才示范性创新工作室”。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牌“李明欣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2年,中国国防邮电工会授牌“李明欣劳模与工匠人才产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开枝散叶
在创新工作室,
李明欣带领团队解决了以聚会型等
人员密集场景开展的系列技术、
实现了系列智慧家庭等应用成果。
工作室成熟的思想方法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了人才能力升级,人才队伍“开枝散叶”。
工作室团队现有成员116名,教授级高工1人、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5人、中级工程师29人、高级技师8人,技师10余人。1人为全国劳动模范、2人为重庆市劳模、1人为中央企业劳模、10人为中国联通集团专家人才、30余人为骨干人才、40余人为新锐人才,重庆市与中国联通集团级技能能手10余人。
▲走在业务一线的李明欣。(企业供图)
得益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贡献,
近两年,
李明欣开始负责重庆联通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在重庆联通,李明欣打造了“智创杯”职工岗位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奖等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将创新思维渗透到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思想中,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对于李明欣来说,钻研创新已经成为他的兴趣爱好,并享受其中。“我觉得创新就是我的‘兴奋剂’,在不断地试错中一点一点取得进展,确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李明欣说,“创新要更多的付出,我也喜欢工作之余投入精力创新研发。”
总编:杜术林 |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刘溪涵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